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论文

论中国政治党史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编辑:

2014-06-05

中国政治党史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nbsp; 二是党史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机制。许多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效果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投资方向不很明朗,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机制基本没有形成,更不必说作为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的党史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机制。探索完善党史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模式,将大大促进党史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应该科学调配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与社会多元投入的比例关系,允许社会资本投向党史文化产业。要敢于降低社会资金进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针对党史文化产业投资风险高、无形资产比例高的特点,努力构建政府资金保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投资机制:降低门槛不是移除门槛,社会投资党史文化产业,不是来者不拒的无条件参与,需要一定准入资格的特别限制。党史文化产业的特性绝不允许单纯片面追求商业产值的资本的参与,社会多元资本必须主动承担起在创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创造其社会价值的使命。否则,即使资金投入再多,经济价值再大,也不能允许其进入党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完善党史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机制,还要多渠道多方式化解党史文化产业的投资风险。“应建立区域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及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以参股、委托运作和提供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设立与发展,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分散区域文化产业风险。”⑤培育发展党史文化产业,必须建设支持产业发展的金融平台,鼓励引导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党史文化资源的对接,也可与金融机构、各类企业共同开展重大项目投资,实现组团式的发展,从而有效化解投资风险。也可与银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联动机制,通过组建担保公司进行信贷担保,探索无形资产作价抵押和实施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减少银行贷款的风险,鼓励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党史文化产业领域;完善党史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机制,可以参照借鉴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扶持项目的有关经验做法,建立党史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在党史文化产业培育初期,地方政府可将一定区域土地一级开发所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土地二级开发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中的地方政府留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或由地方财政每年划拨一定的补贴资金,重点扶持党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党史文化与科技成果的融合转化机制。“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是文化产业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今年5月18日,中宣部、科技部在深圳召开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座谈会。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强调,“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要主动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更好地用先进技术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党史文化是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新兴文化业态。党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进步,党史文化产业应是新科技成果重点应用的领域之一。党史文化与科技成果实现融合转化,能够催生党史文化产业新的文化业态,延伸党史文化产业链和先进文化的触角。如运用声光电最新技术成果改造党史文化产业的初级形式,可对重大的党史事件进行虚拟空间的模拟,实现消费者与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互动,产生远程的切身体验:党史文化与科技成果实现融合转化,能够创造出党史文化产业新的消费终端。这种消费终端不一定是专门为党史文化产业专有,但可以为党史文化产业利用。如将电子书、智能手机中植入党史文化的宣传教育软件甚至是党史题材的游戏软件,这种文化终端就能够为党史文化产业行业所用;党史文化与科技成果实现融合转化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以数字化、化的高新技术促进党史文化的产业化。在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制作上,积极运用先进高新技术,制作一大批高质量的文化精品,创立产业的品牌优势。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党史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的新模式,通过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促进党史文化的产业化;党史文化与科技成果实现融合,可以利用科技成果修复和整理老唱片、胶片电影等党史文化资源,再现党史文化的经典音像,提高党史文化传播能力,繁荣党史文化产业。2006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启动了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复工程,截至2011年底,已经完成了5000部影片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其中包括《开国大典》、《平原游击队》等党史事件电影。目前,已出现一大批从事老电影修复的企业,他们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取得了不匪的经济效益。可见,党史文化与科技成果的融合,又催生了文化产业科技企业的出现,有利于产业形态的具体化和整体转型升级。

四是行业实体的运营管理机制。着名文化研究学者花建研究员认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包括实体经营模式、运营管理水平、营销策划能力和内部管理效率等方面。做好党史文化产业的运营管理,可以对照市场拓展的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由于党史文化的特殊性,党史文化企业大多是从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市场化意识和商业模式创新不够。一些自发的中小民营文化公司,尽管部分地承担着党史文化产业实体的角色,但存在着体量小、竞争无序、品牌意识缺乏、内容同质化泛滥等劣势。支持党史文化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是实现党史文化产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方向;在产业项目的运营管理方面,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尊重市场经济主体的投资和经营意愿,鼓励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吸引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合作,构建党史文化市场的良性运行体系。根据不同文化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可以与国内知名文化企业合作,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将项目委托给有经验的专业团队,由社会主体进行运营管理,以达到品牌拉动项目、项目促生品牌的双促效应。可以借鉴国有民营化、管理企业化、用工社会化的模式,探索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机制;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销策划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以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为核心,组织专门团队做好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调研策划工作,提高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打造出一批群众愿意购买、乐于分享、舒心消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有效市场策划营销获得有效回报;在行业主体内部,正确处理好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强化管理的关系,健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对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党史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强调的是,作为文化企业,毕竟从根本上属于经济实体。为了迎合好奇心里,为了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有的企业放松对产品和服务的内涵品质和质量的管理,甚至出现借党史文化产品发泄不满情绪,利用党史文化产品攻击党、低毁领袖形象的情况。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文化政策法规,加强对文化产业主体的市场行为监管和产品的内容监管。可由党史部门、文化部门、工商部门联合成立审查检查领导小组,对党史题材的文化作品和服务进行严格把关,未经许可的产品和服务不得上市销售。对市场出现的非法文化产品进行严格查处,直至追究有关刑事责任。可以把党史文化产业纳入文化统一管理范围,使党史文化产业自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以上四种机制是培育发展党史文化产业的“方法论”问题,更具有前提性、根本性和基础性,是党史文化产业应该优先探索完善的机制。当然,推动促进党史文化产业发展,还要在微观角度和更加具体的操作层面精心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新举措,推动党史文化产业发展走出精细化、具体化的路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实现党史文化产业的新提升、新跨跃。

四、应该正确认识和严慎处理的五个关系

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党史文化作用的发挥具有重大意义。党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党史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得好,其功能和价值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反之,如果在培育发展党史文化产业方面误入歧途,就势必带来负面效应。为了少走弯路、避免失误,在培育发展党史文化产业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和严慎处理以下五个关系。

党史文化产业与党史文化事业的关系。党史文化产业与党史文化事业都是党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都是党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与发展党史文化事业是相辅相成、相利相促的。“党史文化事业是发展党史文化产业的基础,党史文化产业是党史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要求。”培育发展党史文化产业,要结合本地区党史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和特色优势,选择群众基础广、史料资源多、市场潜力大的项目,作为党史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内容。做大做强党史文化事业,要从党史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实践中学习好的做法,吸收借鉴经验教训,探索符合文化建设规律,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党史文化事业和党史文化产业各自发挥的独特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两者不能偏废。即不能发展党史文化产业,忽视党史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不能单单发展文化事业,置其市场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于不顾,忽视党史文化产业的活跃和发展。比如,遵义会议纪念馆坚持党史文化事业、党史文化产业并举,纪念馆免费接待观众,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功能。同时,把红军街规划为红色展区,进行党史文化纪念品的销售,融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文化、旅游购物为一体,实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赢。

客观真实与创造发挥的关系。党史文化产业是以党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党史文化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构威党史文化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经过、结果都有历史的记录,有证可找,有案可查。党史文化又不同于党史,它是党史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包含着对党史文化资源的创造发挥。党史文化产业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把握好历史和艺术的分寸,实现客观真实与创造发挥的辩证统一。尽管允许创作人根据文化艺术的创作规律,对党的历史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提炼和升华,但对党史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客观、真实、公正的反映历史,决不允许胡编乱造,任意篡改,恶语中伤,这也应该作为党史文化产业的一条根本原则来遵守。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不等于照抄照搬历史,党史文化产品创作的魅力主要体现在文化艺术属性上。党史文化产品或服务能不能占领文化市场、赢得大众,也取决于党史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艺术感染力是否符合广大受众的艺术情趣和欣赏品味。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文化产业所有形式和业态都要普遍遵守的原则,党史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决不能例外。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党史文化产业承载着传承传播党史文化的功能,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产业业态形式的独特性,这决定了党史文化产业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较其他文化产业业态更加深入地挖掘出自身的社会效益。从事党史文化产业经营的企业和实体,亦应该充分认识并自觉实践这个要求。

党史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其他形式或业态的关系。一般来说,社会比较认可的文化产业的行业类别包括三方面: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

 

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党史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但党史文化产业不能简单划入文化产业的某一行业类别。党史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从时间阶段和历史内容的维度和标准与其他文化产业形式和业态相区分,党史文化产业的行业形式在以上文化产业的三个行业类别中都有所体现。党史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其他形式或业态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党史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其他形式或业态之间在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销售方面存在一定竞争。另一方面,党史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其他形式或业态之间在产业链条、组合优势方面又相互促进。同时,党史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业态,扩充了文化产业的形式和力量,对文化产业整体是一个新的跃迁和提升,也有利于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形式和业态的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党史文化资源可以与自然资源进行整合,有利党史文化产业与自然旅游业的合力共荣。党史文化资源可以与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党史文化产业与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得益彰。

党史文化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关系。党史文化产业链条的形成是价值规律在党史文化产业不同环节的贯彻和体现。文化产业链条一般表现为上游的原创研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以及下游的销售发行等环节。党史文化产业链内部由文化产业需求的创意设计、文化产业的产品制作传播、文化产业产品的营销等互相承接的环节组成。创意设计是基础,制作传播是媒介,销售发行是目的。产品只有创意设计出来,才能付诸制作,创意新颖并制作精美,才能才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市场销售成果好,反过来才能够促进产品创意设计的提升和产品制作的精细化。党史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还会产生新的外部环节。外部环节与产业衍生产品和配套服务息息相关,与创意、制作、营销等内部环节之间还会产生新的关系。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需要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处理好这些环节之间关系的调适和摆布,才能够提高党史文化产业的运营效率,推动党史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邹广文,任丽梅:《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文化产业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73页。

范周: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人民论坛》,2011-11-中期,10页。

严隽琪: 《文化建设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人民日报》,2012-6-27(第20版)。

叶朗:《重视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光明日报》,2009-1-14(第6版),

周毅,罗英:《以金融创新支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人民日报》,2012-6-18(第7版)。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四题——关于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基点思考》,《求是》,201 2年,第8期,54页。

[7]刘云山:《更好地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5-19(第4版)1,

[8]蔡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开拓前进》,《求是》,2012年第12期,第10页。

[9]花建、巫志南等:《文化产业竞争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10]张维民:《积极开发和培育党史文化产业》,《党史博采》,2003年,第6期,第34页。

[11]蔡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开拓前进》,《求是》,2012年,第12期,第9页

 

相关推荐

对公共预算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作用探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