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社工论文

从高考改革看我国社会发展社工论文

编辑:

2013-12-12

二、高考与我国社会发展

回首我国高考制度沿革和历程,我们欣慰地看到我国社会各方面的积极进步。可以说,这些进步和变化与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1、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口环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

高等教育是向国家、社会提供优秀人才资源的主要基地。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和由小变大的发展过程。现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已有1070余所。据初步统计,这些院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约2000万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大约1/2以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新的高考制度选拔出来的。正是这些专门人才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高等学历的人口比例不断提高,这不仅推动了我国民族素质不断提高,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基础保障。

2、高考作为社会人才以及社会阶层的分流器,为社会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机制保障。

每年的高考牵涉到千千万万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的神经,因为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决定了一个年轻人今后的人生和命运。尤其是[JP 1]对于广大农村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考大学是一条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条捷径。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就象一把筛子,一些优秀的人才在高考竞争中胜出就进入高校深造,毕业后也就进入了所谓的‘白领阶层’,农村的孩子也实现了农转非的梦想,实现了‘鲤鱼跳龙门’;而在高考竞争中失败的学子就被淘汰到社会中去,……”[3]可以说,当社会进步出现了社会分工并进而出现了脑体分工之后,有一部分人必须被选拔出来从事管理领导或更高级的脑力劳动,而考试是人类发明的一条最为有效、最为公平、最具社会公信力的一种科学办法。由于竞争,难以避免地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批评,“黑色七月”的抗争,但这些正说明了高考所承载的社会分流的社会功能。正是社会分工和地位的差别导致了残酷的考试竞争。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功能并影响着社会分工的高考,必然是一种人才选拔的残酷竞争方式[4]。实际上,高考作为一种社会分层的过滤和分流机制,对于社会的流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一个社会良好的流动机制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高考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制度,它的发育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水平。

承载了社会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高考制度,实际上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机制。从改革近30年来的情况看,我们从高考的变革可以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如高考招生比例的增加,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成就和人民生活发展水平的提高;考试的方式、内容不断多元化发展,充分体现了从资源短缺的计划经济走向顾客导向的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考试的公开化、公平性以及监督方式科学化、严密化,也体现了社会管理不断走向法治、民主、公平的基本价值追求。总之,在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着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双重跨越的当前,为适应建立面向不同经济形态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制,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调整。

三、新形势下我国高考制度的挑战和变革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潮流不断逼近的今天,教育作为一个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领域,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大100周年校庆庆典讲话中指出的:“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为此,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坚持教育创新,改革我国的包括高等院校考试在内的各类人才选拔和培养考试,就变得势在必然和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的高考制度需要注意克服和防范各种新的问题:如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各种机会公平问题,资源过于集中,考试与入学、就业的脱节问题,因为考试而造成的教育、教学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当前教育国际化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根据对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给予适当的变革和调整。总之,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必须依照不同层次、类型、形式、规模的高等教育机构各自潜在的功能大小和它们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来确定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高考制度也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需要、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考试体系,从而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功能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优化的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

总结:社工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您设计撰写论文,更多论文参考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发达国家社会救助改革趋势论文 

论“陌生人”社会中社会工作的专业植入范文

标签:社工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