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新解群众观论文

编辑:

2013-12-15

再次,在科学文化领域人民群众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阶级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人民群众基本上就是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原料,最多提供半成品,由他们提供的成品是少之又少。但是,从封建社会的后期开始,随着教育和文化的逐渐发展,从人民群众中直接成长起来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等就逐渐地多了起来,由他们提供的科学文化的成品也越来越多,像科学上的诸多发明,文学艺术上的许多名著名篇,都是出自普通群众之手;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杰出人物都是这样由普通个人变成的。而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特别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中,革命的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等更是层出不穷。在他们的带领下,广大群众推动着科学文化飞速地向前发展。

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在其发展的总的趋势上是越来越大,但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走着一条曲折的道路。这种曲折性,主要表现在群众作用在总体上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在某些方面却退化了,减弱了。首先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方面的退化。物质生产方面,总的说来近现代比古代有了质的飞跃,但在某些方面也有退步。比如锻造工艺和技术,近现代的人们怎么也造不出我国春秋时期那么锋利而又抗锈蚀的宝剑;再如堤坝的设计和修建,后来就很难找到像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和洪泽湖的千里长堤那样完美的;在建筑设计和技术方面,像北京天安门的城楼,在维修的时候,拆了以后再按原样拼装起来,都要费很大的周折。在精神生产方面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那种艺术上的成就,后人都很难企及。其次,在政治上和阶级斗争中的作用,也有减弱的地方。比如在氏族社会的原始民主制下,大多数人都享有相同的或差不多的民主权力,在涉及氏族和部落兴衰的重大问题上,都能够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到了阶级社会,这种权力就被剥夺了,政治成了少数人的事情。再如在阶级斗争中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广大群众在阶级斗争中很难发挥重大作用。之所以发生这样一些现象,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第一,这是由事物进化的规律决定的。世界上任何事物,在这一方面进化了,必然在另一方面发生退化,人类社会也不例外。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也受着这一规律的制约。第二,在物质生活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整个人类社会的能量的聚集和释放都是一个过程,群众的创造能力也不例外。第三,在社会制度方面,剥削压迫制度阻碍和限制了群众作用的发挥。第四,群众自身的弱点和剥削阶级的影响,也限制了群众创造作用的发挥。

三、人民群众作用的历史制约性

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受到历史条件制约的。人民群众作用的这种历史制约性,是由于人的活动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马克思写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9](P585)这种历史制约性,表现为群众作用的历史条件性和它所造成的历史局限性。

群众作用的历史条件性,集中地表现为人民群众范畴的历史暂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这个范畴的内容也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原始社会,人民群众是和民族、部落的全体成员完全重合的。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阶级的出现,人民群众总是包括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例如,在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无产阶级组成的第三等级,均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阶级、阶层、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民群众范畴将与全体社会成员趋于完全重合。

具体地说,这种历史条件性又分为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不论是人的个体还是群体,在其涉世之初,甚至以生命形态存在的时候起,所遇到的都是前人留下来的东西,哪怕仅仅是一块地基。这些东西构成了他们最初的活动包括所谓的创造活动的历史条件;他们以后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结果,又构成了这些活动以后的活动的历史条件。这些条件分为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这样两类。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致约·布洛赫的信中说:“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2](P696)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就是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大体有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三个方面。还是在这封信中,恩格斯紧接着写道:“但是第二,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2](P697)。这里所说的就是主观条件,即由各个人的意志融合而成的总的平均数,或者叫意志合力。在制约群众作用的客观条件方面,首先是经济条件。它对群众作用的影响和制约,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是决定性的。经济条件又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样几种因素。其中,社会生产力是最主要、最基本的。

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状况下,人们的社会活动规模的大小、彼此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及他们的创造作用的大小是很不相同的。在现当代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和中世纪手推磨小生产下,群众作用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对群众作用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般地说,同比较高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群众发挥创造作用所提供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对群众的创造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群众缺乏必要的吃喝住穿的生活资料时,是很难充分发挥他们的历史创造作用的。当然,对这些都要做辩证的理解。例如在阶级社会里,不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剥削沉重,逼得人们活不下去的时候,群众就会起来造反,起来革命。这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会到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就会突出地显现出来。

其次是政治条件。政治条件对群众作用的影响和制约是相当大的,经常是决定性的。在政治条件中,国家的社会制度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最为明显。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大不相同。在剥削制度下,人民群众遭受压迫和奴役,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平时陷于“沉睡”状态;主要是在革命到来的时候,其创造活动的历史主动性才集中地爆发出来。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了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才开始了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同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领导集团的方针、政策也很重要。一般地说,当一个进步阶级开始登上统治地位,处于上升时期的时候,如果能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国家就会趋于安定、富强,社会的发展就比较快,反之,人民群众饥寒交迫,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国家仍然陷于混乱,社会就不能发展。在这种时候,方针政策就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再次是精神条件。哲学、宗教、道德、文化,都是影响和制约群众历史创造作用的重要精神条件。在世界历史上,这些精神条件对许多民族、国家的盛衰兴亡都发生过重要影响。传统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条件。马克思所说“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恩格斯所说“人们头脑中的传统”,都是制约群众创造作用发挥的重要条件。传统又有进步和落后之分。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进步传统起激励鼓舞的作用,落后传统起压抑束缚的作用。继承和发扬进步的优良传统,摆脱和抛弃落后传统,是充分发挥群众历史创造作用的重要条件。

制约和影响群众作用的主观条件,即“意志合力”,包括群众的思想觉悟、首创精神、组织程度、科学文化素养等几方面。群众的思想觉悟,是群众作用的主观条件的最基本的方面,是其他方面的基础。一般地说,在一种社会制度下,群众的思想觉悟在开始的时候和相当长的时间之内都是朴素的、自发的阶级觉悟,而到了革命时期,在进步的思想家的指引下,才使其带上一定的自觉性。这一方面是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另一方面是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偏见的影响。但就是这样,也不能说人民群众没有觉悟。恩格斯说得好:在19世纪中叶,“要想找到敢于凭自己的智力思考宗教问题的人,就必须去寻访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当时所谓的‘无知群氓’即工人”,而英国几乎所有有教养的人,包括有些科学家,“都相信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奇迹”[10](P701)。首创精神是群众思想觉悟中最突出的内容。这种精神,贯穿在群众历史创造活动的各个方面,从生产活动中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到精神文化活动中原料和半成品的创作,都表现着群众的首创精神。当然,在革命时代到来的时候,群众的革命创造力、革命首创精神,更是像火山喷吐那样爆发出来,放出夺目的光芒。组织程度是主客条件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群众的组织程度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都是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被这种生产方式所决定,在平常,群众基本上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只是在革命时期,群众才在一定程度上组织起来。当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出现以后,产业工人阶级的组织程度就逐渐地增长起来了。科学文化是主观条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程度,对于群众历史创造活动有直接的影响。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素质是人民群众其他方面的主观条件的基础性的因素。列宁说过:“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11](P200)没有文化,群众的其他主观条件是很难充分发挥作用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又是人民群众创造能力的精神标尺。只有具备了高度的科学文化素质,广大群众才能全面发挥他们的历史创造作用。群众作用的主观方面和英雄人物、杰出人物是分不开的。群众的思想觉悟,有待于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思想家把革命的思想加以系统化,提出革命的口号,去激发,去提高。群众的组织程度,有待于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组织者和领袖去动员、去领导。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待于科学家和教育家、文学家去培养、去教育。总之,在这个方面,充分显示了英雄人物、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从总体上说,是群众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这种消极的影响,就造成了群众作用的历史局限性。深入地研究表明,群众作用的这种历史局限性,表现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群众作用的历史局限性,首先表现为整个社会的局限性。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而这种情况是由大多数人的活动能力、主要是生产能力低下造成的。这种生产能力的低下,又造成了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使得人们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争夺物质生活资料展开和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同一种活动方式或斗争方式往往重复地、循环往复地显现。这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发展缓慢的基本原因,也是群众作用社会局限性的基本表现。群众作用的社会局限性集中表现在社会变革方面。在讲到社会变革的时候,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10](P33)无论在哪一个社会形态中,当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革命群众的革命行动都不会使这个社会形态灭亡,而只能使这个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更加完善。也就是说,这时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只能在这种社会形态内引起量变,而不会使这种社会形态发生质变,使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其次,群众作用的历史局限性更进一步表现为阶级局限性。在阶级社会里,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所谓阶级局限性,就是不同的阶级地位对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历史作用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首先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包括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制约。

不仅剥削阶级有局限性,被剥削的劳动阶级也有局限性。在近代以前,在奴隶社会,阶级斗争只是在享有特权的少数人内部进行,广大的奴隶只是生产的无机条件,只能充当贵族和平民斗争舞台的台柱;在封建社会,历代农民阶级的起义和战争虽然也多少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最终还是充当封建统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由于他们都不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这使得他们都不能成为代替被推翻的旧的社会形态的新社会形态的统治阶级。近代以降,工业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产生并登上历史舞台。它是劳动阶级中最先进、最有组织性、最有战斗力的一个阶级,并且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

从本质上说,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开拓者。但是,它也有其阶级的局限性。比如,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条件还相对贫乏的时候,工人阶级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主要为改善物质生活条件而奔波,受经济主义影响比较大;后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远远地高出于其他国家之上,形成了少数几个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全世界的格局,这些国家的工人,也间接地参与了这些国家对全世界的剥削行为。实际上,这种状况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很严重的消极影响。

当前,全面宣传和深入研究群众史观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群众史观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直接的理论基础。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如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矿难频发问题,等等,都是群众的问题,都反映了一些党政机关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群众观念淡漠,甚至根本无视群众。统计资料显示, 2011年较大规模的群众闹事高达8万多起,其中当然有多种原因,但那些地方的领导没有解决好群众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肯定是共同的重要原因。试想,革命战争年代的鱼水关系,仅仅才过了几十年,怎么就变成了水火关系,岂不发人深思吗?本届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为了增强各级领导的群众观念,很有必要进行群众史观的再教育。

总结: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新解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革命本性及其现实意义论文

标签:马克思主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