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管理科学论文

关于民族类行政管控才能培育方式探新

编辑:

2014-03-26

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民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基本上是照搬其他院校的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由于受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改革路径的影响,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一直都离不开政治科学的影响,使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政治学色彩。但是,现实的国情又不能为学生的所学提供真正的实践空间,其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无一例外地包括基本理论、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制度、中国的传统管理以及当前政府管理的种种腐败现象,等等,导致学生对行政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普遍认为枯燥的理论对于将来的就业没有任何用处,盲目地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产生厌恶和悲观的情绪。而教学则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教师依然在大课堂上从头至尾地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由于行政管理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很抽象的,而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真正的社会锻炼,更是缺乏行政管理的实践。因此,课堂上教师的纯理论讲授根本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会引发学生对教师的不良看法,认为教师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忽悠”或者讲故事。

由于民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知识,能为少数民族服务的专门人才,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专业知识的传授必须要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或其他操作性的手段帮助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但是,民族类院校的考核机制依然采用传统的开卷或闭卷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好机械地背诵基本理论知识。为了减少这种痛苦,很多学生考试作弊,引起了很大的不公平和学生思想的混乱,反而失去了行政管理中最起码的公平和正义,让教师和学校在赤裸裸的现实利益面前无所适从。在这种简单、机械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不可能从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更不可能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政治觉悟。

民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正在进行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对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需求很大。民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应该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进而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一)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政府管理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因其生活习惯、价值观等原因,更愿意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因此,民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盲目攀比或照搬一流大学的模式是不合适的,应该结合自身的“民族性”特色,比如60%以上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大部分民族院校直接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和习俗、少数民族在我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等,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服务地区应面向山区、边疆、草原和林区等少数民族地区,着重培养当地县乡、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所需要的行政管理人才,定位在既能掌握深厚的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又能适应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并具备较强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民族地区发展所需要的工作。既可以避免在大城市中与名牌高校学生的残酷竞争,又可以满足这些地区对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改革教学内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