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其它文学论文

浅谈媒体再现小人物的传播价值

编辑:sx_yangk

2015-10-16

阿文等人是“小人物”。阿文今年24岁,很早外出打工,后来开了一家服装店,年收入三四十万元。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媒体再现小人物的传播价值

阿文实现了或者打算实现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上的诸多理想,如找女朋友、谈婚论嫁、买一处大房子、把父母接来同住,等等。但因为迷上赌博机,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阿文将积蓄统统输掉,还欠下十几万元赌债,服装店关门。之后,阿文竟偷了女友为她父亲治病的钱来翻本,最终输掉。最后女友离阿文而去。现在的阿文,为了躲避追索赌债的人,也为了躲避昔日朋友鄙夷的目光,还为了还债,开始过起“一个人独来独往,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等待需要他的肾的人”的“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小冰、王可等也过着阿文这种日子:试图通过卖肾来解决生存的急难问题,并对这一求财路径同样向往不已。但是,卖肾的收益并不高,除掉中间环节的消耗,“一般不会高于5万”。尽管收益甚低,但是“能找到配型适合的受体”也并非易事,所以阿文们“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迷茫无助”。因为有诸多的不便,又加上等待受体的时间太过漫长,所以急需用钱的阿文们最后不得不作出抉择:以2万元钱的价格做“尸肾”。而对于记者“为什么一定要卖肾,为什么不能做一份工作,等状况慢慢好起来”之类的逼问,阿文说:“我等不了!我欠人家十几万,找份工作每个月只能拿到一两千块,我怎么能翻身。翻不了身,我怎么对得起家里人,我的女朋友不会原谅我。”其实,这一连串的回答可以用阿文的一句话作结,那就是“哎,我的处境你不会懂的”。身处逆境但似乎又充满坚强生活意志的阿文们的形象被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英雄取向的传统人物报道模式

新闻人物产生于现实的政治、经济或者社会生活,其行为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素使其在某个领域颇有影响,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报道新闻人物的意义常在于塑造一种形象,张扬一种精神,这种形象和精神常是当时社会的稀缺而又急需的资源,起着典型辐射的感召作用。如20世纪60年代有关雷锋、“铁人”王进喜的报道,90年代有关孔繁森、李素丽的报道等,都属此类。这些人物本身是平凡的,但是他们处于平凡岗位的平淡人生中所做的平凡事业所包藏的精神,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稀缺的,公众对这种精神有着深切的呼唤。当然,这也必须是一种被主流所认可同时恰恰又被主流所期待的稀缺,所以,一旦这种稀缺的精神萌生并被发现,便迅速成为各类媒体热衷报道的对象,不管这种报道行为对于媒体来说是主动还是被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