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其它文学论文

浅谈网络时代突发事件媒体应对论文

编辑:

2015-09-25

当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公众对媒体的关注要远远超过平时,在突发事件的进展中,媒体作为公众利益的守望者、代言人、当事方,传递信息并引导舆论,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当事方的媒体应对策略,直接影响到事件的发展以及事件的处理。然而,目前某些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存在较多误区,导致事件的处理难度加大,公众对于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当事方封堵信息,设置报道障碍。遇到突发事件,某些当事方在“捂盖子”思维的支配下,一心想封堵信息并压制舆论,企图调动一切资源,借助行政力量让所有媒体收声。封堵信息,设置媒体报道障碍,不但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反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失去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失去公信力,致使网络舆论最大限度地聚集和爆发。

信息发布迟缓,舆论应对不力。突发事件具有难以预测性、牵涉利益多、容易引发连锁事件等特征,而网络媒体传播具有及时迅速、匿名性、去中心控制等特征,两者结合后在网络平台上非常容易围绕一起突发事件形成广泛舆论,如果当事方对突发事件置之不理或是进行冷处理,指望着热点事件几天后自生自灭,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控并化解舆论,就可能发生新的冲突。

发布虚假信息,传播技巧薄弱。突发事件爆发后,某些当事方向公众和媒体发布虚假信息,严重影响到自身公信力和对突发事件的顺利处理。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在一个社会中,谣言的流通量(R)与问题的重要性(I)和涉及问题的证据的暧昧性(A)之乘积成正比例,即R=IA。”④公式表明,来自正式渠道的有些证据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会推动人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中当事方媒体应对的误区,其根源主要在于某些当事方陈旧的传播观念,没有深刻认识到信息发布、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基于此,依据突发事件的传播特征,可以采取恰当的媒体应对策略来处理好突发事件。

转变应对观念,及时主动公开信息。传播学鼻祖施拉姆曾经指出:“对于公众危机,首先应该是信息公开。”⑤信息不透明、阻塞,将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心理,甚至会引发盲动、骚乱、暴乱等社会负面行为。在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对突发事件进行严密封锁已不可能,那么就及时公开信息,正如迈克尔?里杰斯特所提出的“3T”原则:Tell it your own(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况)。⑥关于这一点,我国已有不少相关法规政策。2004年2月1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制定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于2007年8月29日对其进行了再次讨论修订。此外,2005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2006年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舆论引导和媒体管理工作做了相当详尽的规范。这些法规政策为突发事件媒体应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支持,目的就是要求主动公开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发布新闻,通过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发布信息,方便社会受众及时了解事件真相。再者,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也曾强调,在应急事件的处置预案中,就要求现场信息发布,争取第一时间把权威的信息发布出去,哪怕这个信息是不完整的。⑦只有主动、及时、充分地发布信息,才有可能杜绝或者才有可能缓解网上各种议论、流言、猜测的压力,才能取得主动,提升公信力。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基于当下媒体环境提出了“黄金四小时”原则。“黄金四小时”指的是新闻发布的及时性,政府要第一时间发声,政府要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浅谈网络时代突发事件媒体应对

相关推荐:

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 

试论自嘲与批判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