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其它文学论文

试论电视专访节目看见中的大众传播功能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4-11-24

本文以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为评判标准,以《柴静: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和《柴静:对话李永波》两期节目为例,分析电视专访节目中的传播功能。试论电视专访节目看见中的大众传播功能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当今时代是个大众传播的时代,各种传媒信息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了解外部环境及作出行为决策的各类信息。大众传播对个人及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强大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容忽视。美国着名学者施拉姆在拉斯韦尔和赖特的观点的基础上,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进行了总结。他把环境监测、社会联系协调和遗产传承归入政治功能,而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入一般社会功能的范畴。

一、电视专访节目的特点

电视专访节目是电视记者或主持人与选定的采访对象,就一定主题,通常是受众普遍关心的或者是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在特定场景中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它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使其在传播的社会功能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交叉色彩[1]。节目满足了人们对深层交流的需求,提供了自我表达的平台,给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了解他人的窗户。电视专访节目大多以深度报道为主,尽可能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通过挖掘事件核心、探寻人物内在思想,使观众对事件及人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看见》是中央一套综合频道在2010年12月6日推出的一套全新专题栏目。作为一档记录现实题材的专题节目,《看见》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用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和渴望,期待与观众一起,了解陌生,认识彼此;端详相似,审视自我。作为节目的主持人之一,柴静曾说:“你要像一把刀一样,深深深深地插入事件的核心,直到刀柄没入石头。要有这样笨重的力量。”为此,需要找到事件中最核心的当事人,不断追寻与探问,不主题先行。

对于电视专访节目来说,其议题的选择往往具有强烈的话题性、争议性和思考性,借助电视传播媒介,节目制作人能够将事件呈现给最大多数的民众,为他们解答疑惑,普及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正确的轨道。这即完成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本文以《看见》栏目中的两期内容为例,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H·拉斯韦尔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出较全面的分析,他将其概括为“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三方面。在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传播扮演着“了望哨”的角色,即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重要的社会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进一步完善发展,而传播是保证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