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政治外交论文

关于民主和平论

编辑:sx_houhong

2014-02-25

民主和平论这一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出现了相当长时间的“没有战争的和平局面”,尤其在一些大国之间,都在竭力发展本国的经济和科技。国际政治学家们提出诸多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比如“两级和平论”、“核和平论”、“相互依赖和平论”等,其中引起我国国际关系学界关注度最高的要数“和平民主论”。

一、“和平民主论”的相关理论

(一)“和平民主论”理论起源

“民主和平论”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1795年,康德在其著作《论永久和平》中就从道德法则和人权思想来说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张在主权独立、遵守道义和维护和平的原则上来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后来的卢梭、威尔逊等人的有关论述,以及成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理想主义”更把“民主和平论”在理论与实践上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张把自由、人权、民主等与国际安全、国际和平结合起来[1]。

二战的爆发使“民主和平论”的市场大大收缩。1976年,梅尔文·斯莫尔与戴维·辛格在《民主政制的战争倾向:1816—1865年》中,正式提出“民主国家无(很少)战争”这一论断。1983年,迈克尔·多伊利在《康德,自由主义遗产与外交事务》一文中,在全面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从自由主义角度论证了民主与和平的关系,把“民主和平论”这一经验性假说提高到理论判断层面[1]。

冷战结束后,在对二战后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长期和平”现象的探讨中,“民主和平论”在自由主义泛滥的大潮中再次成为显学。以1993年美国学者布鲁斯·鲁塞特的《把握民主和平:冷战后世界的原则》的出现为契机,“民主和平论”在西方世界又引起了热烈的讨论。1994年,克林顿正式把“民主国家”之间“从未打过仗”写进了他的国情咨文中。克林顿政府用“参与与扩展战略”来取代冷战时美国长期奉行的“遏制战略”,就是建立在“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与“市场经济可以推动民主化”这两个基点之上的[2]。冷战后由西方国家所发动的人权、民主等“和平攻势”,干涉主义的抬头和强权政治的强化,都或多或少受到“民主和平论”的影响。

(二)“民主和平论”主要内容

“和平民主论”的主要观点是“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支持这一论点的论据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民主政治自身的性质出发,认为民主政治是和平政治,它以宪政法治为基础,把政治行为包括军事行为纳入法律的轨道;而且民主政治的精神和价值基础是平等、自由和博爱,而其中博爱的原则是对暴力原则的直接否定。因此民主政治是能够避免战争与冲突的法宝。另一方面的论据来自于历史经验事实。民主和平论者认为,自19世纪初以来,除极个别的例外,民主国家之间没有发生过战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尽管民主国家有可能与非民主国家之间发生战争,但民主国家之间无战争[3]。

“民主和平论”提出了三个主要概念:民主和平、民主政治和国际政治系统,认为单位层次上的民主政治结构与民主和平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民主和平论”把这种因果逻辑归结为民主国家存在着政体上的两个根本限制因素一是把民主国家间无战事归因于机制上的限制,即公共舆论或国内政治机构的监督与平衡对政府决策的制约作用。

二、驳斥“民主和平论”的相关观点

(一)对“民主和平论”所支持的“民主外交”的驳斥

就其政策意义而言,“民主和平论”是“民主外交”的重要理论依据,它是为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干涉非西方国家的内部事务服务的。

“民主和平论”是一种带有浓厚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的理论,反映出冷战思维对美国战略学界的深远影响。“民主和平论”以西方民主为标准,把世界划分为西方“民主国家”所组成的和平地带与非西方国家所组成的战争地带,其实质都是西方与非西方的矛盾、冲突、对抗。就其方法论而言,把西方世界看作是“历史的终结”与最高体现,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把“西方中心论”以新的形式加以复活。就其所支持的外交政策的效果来看,“民主和平论”与其说是一种和平的理论,还不如说是一种引起对抗、冲突甚至战争的理论,由此对世界和平所产生的消极后果将是长期的、严重的。“民主和平论”看到了冷战后西方与非西方国家间矛盾上升这一事实,但把这一事实看成是“民主”与“非民主”之间矛盾作用的结果,这无疑是不科学的[4]。事实上,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矛盾上升,主要是因为少数西方国家在人权、民主领域搞对抗、谋霸权所造成的,这一不正常的现象是有悖于冷战后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潮流的。

(二)深刻剖析“和平民主论”,驳斥其不合理性

“民主和平论”基本概念的不确定性。和平是一种非战争状态,但什么是民主?断定民主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