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心理学

专科生中知青子女的心理特点分析

编辑:

2015-10-22

4.心理疲劳加重。大学生经过连续十几年紧张的学习生活,对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同时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没有最终确立,对自己未来的关注强烈,但信心不足。另外,大学生学习科目多,专业课程过于集中,且对有些课程兴趣不高。此外,知青子女迫于家庭的压力,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要求高,就业的期望值也高,自知要达到这些目标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心理负担很沉重。

二、原因分析

青年大学生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是对于家庭的经济依赖,另一方面则是期待自主独立;一方面是渴求从家庭中获得真情,另一方面则受制于家庭、老师。从根本上讲,造成大学生中知青子女心理特征的原因是客观现实与知青子女的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具体来说有下几方面:

1.自我意识还不健奎是根本原因。自我意识的不健全突出地表现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调试不当。理想自我反映在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实自我则反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必然存在着冲突。青年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知识结构尚在完善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容易根据自己的好恶作出片面性的联想。而缺少合乎理性的分析思考,时常会因为外界的刺激产生连锁性的情绪激动。知青子女正处于青年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并趋向成熟。从这个角度上讲,自我意识是有用和十分必要的,但是自我意识的过分膨胀,则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现在大学生中知青子女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拥有很大的自主性,而当离家外出求学,寄居亲戚家里,一旦受制于人时。便会心情郁闷。

2.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原因。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生命早期的心理发展影响着后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模式。知青子女出生后,相当一段时间处于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监护之下。家庭有限的生活空间对其影响很大,知青子女的个性不可避免地刻上了家庭的烙印,这一段时间对于知青子女的个性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当他们独自到异地求学后,知青子女和行使带有监护性质的长辈的交流,还存着一定的代沟问题。由于两代人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两代人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意见也会不同如果加上长辈和他们交流的态度不好,方法不当,他们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专科生中知青子女的心理特点

相关推荐:

浅析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论文 

电子商务的消费心理论文 

标签:心理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