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演变

2013-01-05

 【编者按】:汉语论文栏目包括现代汉语研究述评,对比研究,语言文化社会,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书评,国外汉语。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汉语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汉语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析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演变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测度是非问句,笔者从历时的、共时的动态的角度来观察是非问句继承和发展的特点。上溯秦汉,下探明清,得以阐明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衔接情况,这使我们对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稳定性有经较明晰的时间轮廓,对其在各个时代时代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把握。

[关键词]是非问 测度问

测度问句是对事态现状或未来作出推测的一种疑问句。提问者如果对某个命题不太有把握、需要对方确认,或者要谦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常常会使用测度问句。常见的测度语气词有:“乎”、“与”、“邪”等,译成“罢(吧)”。测度语气词经常要和前面的副词或句首、句中语气词前后呼应。较之一般是非问句,测度问句的产生可能略微偏晚。张玉金指出:“在西周汉语的语料中,可见询问句、反问句,但未见到测度问句。”由此,可以推断测度问句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

一、上古的测度是非问句

上古时期测度问句的运用十分普通,主要依赖句中语气副词“其”、“得无”、“得微”、“得非”、“得毋”、“无乃”、“殆”和句末句中语气词“邪(耶)”、“乎”来生成。表示一种测度语气,用于测度问句末,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件事情已经有了一种估计,希望得到对方证实,表示这种介乎疑信之间语气的“乎”,可译为“吧”。例如:

1)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齐物论》)

2)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四》)

3)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韩非子·内储说下》)

4)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三国志·明帝纪注》)

5)得毋有伏兵乎?(《汉书·李陵传》)

6)无乃为佞乎?(《论语·宪问》)

7)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礼记·檀弓下》)

8)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语敖为友乎7(《淮南子·道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