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李白的失败与成功

2013-01-04

 【编者按】: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探析李白的失败与成功

[论文关健词]失败 成功 性格

[论文摘要]莎士比亚说:性格决定命运。李白天真、率直、放纵不羁的性格决定了他仕途失败的命运;政治土的失意并未使诗人一蹶不振。相反,成就了他创作上的成功。

唐代在700-77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位巨星般的人物。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上谪仙”,“地上诗仙”的李白。在仕途上,李白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但作为诗人,他是成功的。

李白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所以他的早期教育颇为与众不同。他既能像一般士大夫子弟一样享有读书的条件。又比他们享有更多的自由与宽松。这种难得的自由与宽松培养了他广泛的兴趣和豪放不羁的性格。到了十五岁,他已经通诗书、精剑法、懂道术了。由于受时代潮流和儒家传统教育的影响,李白也把“兼济天下”作为人生最为突出的目标。他想像着自己从峨嵋山上飘然而来,不仅具有高洁的品质、超然出世的精神,还有一颗伟大的人间情怀,在挥手之间帮助人间的帝王整治天下,然后功成身退、还游江湖。天真的诗人在想像中弥合了儒家的人世精神和道家的出世态度之间的冲突。

一、政治上的失败

为了实现“兼济天下”的人生目标,李白一直在努力寻找机会。他以扶摇而上的大鹏自居,不屑于参加按部就班的科举考试,因为这与他“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他试图通过游说、隐居学道的方式达到登龙门、据高位的目的。天宝三年,李白四十二岁,他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在道士吴筠的举荐下,被征召入朝,为翰林学士。布衣身份的李白一夜之间就登上了天子之堂,步入仕途。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气宇轩昂地来到京城。在京城尽管受到玄宗的隆重礼遇,并“问以国政”,做了皇帝的顾问,但他很快失望了:他不过是这个朝廷豢养的一个填填新词,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应景之作的御用文人,宫廷荒淫生活的一个点缀与摆设!令“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使他赢得了千古美名,又着实让他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不久遭尽谗毁,玄宗对他的热情也因此骤减。于是“帝赐放还”,李白就这样结束了短暂的长安生括,离开了京城。第一次从政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从宣城来到剡中,不久便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密切关注着事件的发展。第二年冬,永王李磷打着“抗乱平乱”的口号,率领太军东下,路过庐山时坚决邀请李白参加自己的幕府。李白对当时的各种政治关系缺乏客观的了解,看不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更洞察不了李磷的狼子野心,主观地认为只要参加了李磷幕府便可实现多年来济世报国的理想。于是接受了邀请。他哪里知道自己的报国丹心换来的却是灭顶之灾。原来李璘暗坏和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的野心,不久阴谋败露,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先是下浔阳狱,出狱后被放逐夜郎,途中险些丢了性命。这就是李白的第二次从政,历时不足三个月。同样以失败告终。

尽管从政途中荆棘丛生、屡遭失败,但他并不服输。他还在寻找机会。上元二年,李白61岁,已经投靠在当涂当县令的族叔。当他听说李光弼将率大军征讨史朝义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马上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无奈中途因病折回,不久就病逝于当涂族叔家中。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未能如愿。他就这样带着满腹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这就是李白的从政经历。表面上看,李白政治上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实际上,性格决定命运。(莎士比亚语)他的耽于幻想、天真、放纵、易冲动的性格决定了他在仕途上的失败命运。李白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习惯按想像来梅建现实,这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是他在政治上屡遭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创作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