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文学创新与世界眼光

2011-01-07

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当代汉语写作的世界性意义,谈论中国文学如何融入世界的话题。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我们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的时候,提倡文学要有一种世界眼光,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时代发展需要文学有世界眼光

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环视我们的周围,无论是物质基础的变化,还是社会核心语汇的运用,“全球化”都在裹挟着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展示出巨大的时代张力。这种变化,无论从直观感受还是思想理论上,都促使我们的文学需要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要有一种世界的眼光。

其实,早在19世纪初期,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在对爱克曼的谈话中就曾预见:“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这正是一种超越了国界、族界、文化渊源的“世界文学”视野。此后,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更是从物质基础与社会根源等层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世界文学”的出现作了极为精辟的阐述: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革命导师的这种历史性洞见,是极有眼光的论断。近代世界的发展,以及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无不证明这种预见与论断的科学和伟大。

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也证明,每一次文学创新时代的到来,每一次文学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无不与那个时代文学开放的态度和眼光紧密相关。回溯千年前,唐代诗歌的繁盛,自然有前代诗歌艺术经验积淀的因素;但唐王朝开放的社会氛围,吸纳外来民族文化的时代气息,诗人们豪迈进取的心胸和气度,共同促成了诗国高潮的出现。回想百年前,以科学和民主为时代新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那些学贯中西的前辈作家、学人们,无不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具有一种开放的视野和胸怀,抱定一种洗心革面、敢为风气之先的精神状态。在他们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下,中国几千年的文言写作转变为白话写作,古老的传统文学转变为现代的新文学,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光辉的新篇章。再看当下,我国历史上有哪个时代能像今天这样开放,能像今天这样有条件去接触世界、融入世界?30年持续地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中国文学也必然要向世界敞开胸怀,中国的作家有责任以世界的眼光去创出新绩,以更多更好的文学读本形式,让现代化的中国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读者面前。

时代变革为文学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念,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和动力。什么样的时代,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学。全球化的时代张力,能不断为今天的文学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比如,就物质生产的方式而言,跨国集团对全球市场的开拓,已经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塑造成了同类,穿同样的名牌衣服,使用同样品牌的电子设备,驾驶同样标志的轿车……就文化的传播而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现代传媒业的迅速扩张,已经把世界各地连成了一体,大家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却在同一个互联网上传递着信息,在同一场大型国际活动直播中观赏比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刚刚闭幕的广州亚运会,都让我们对这些有了最真切的感受。这种全球化的社会生活为当今的作家提供着最鲜活的生活信息,展示着最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出绚丽多姿的生活色彩……当然,这些还只是表层的全球化社会生活现象,作家、艺术家只需注意浏览,或悉心观察即可感受得到其中的氛围。

往深一层看,全球化已经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宗族、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人捆绑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社会舞台上。在这个舞台上不只有和平、笑脸、宽容和手拉手、亲如一家人,还有航空母舰、核潜艇、巡航导弹、战争的火药味,还有环境污染、人权大棒、种族歧视、海盗猖獗、恐怖主义等等。在这些极端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暗藏着国与国经济实力的竞技、文化价值的较量、世界话语权的争夺。这些因素将当今的世界舞台搅和得动荡,冲击着世界大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的神经,让人人揪心和担忧。而要化解这些矛盾,既要对话与交流,又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既要靠各国政治家的智慧进行协调处理,更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和平正义呼声的干预。这个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又复杂多变的世界,为各国的思想家和作家们提供着更为丰富、深刻的社会生活资源,需要每一位有心智的思想家、作家去关注、去思考、去挖掘,从世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自然、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去反思。

创新是中国文学融入世界的必由之路

全球化的时代张力,为当代汉语写作具有世界性意义提供了可能和机遇,而要使中国文学自觉地融入世界,就必须以世界眼光来不断创新民族文学。

首先,要不断创新民族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学发展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包括对文学本质、文学功能的认识,也包括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生活、文学与读者等关系的理解。文学观念的创新,直接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能否繁荣,能否创出新绩,能否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文学观念有其时代的特性,受到时代主流思想的影响。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指引下,科学技术在创新,物质产品在创新,文化产业在创新,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文学更需要创新。而要创新文学观念,就要放开眼光,善于接受和吸纳世界多元文化的思想营养,善于学习并掌握世界各国一切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知识,善于洞察和把握世界各种新变化、新信息,以此来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学观念,为民族文学思想增添新质。

其次,要不断促进民族文学自觉自信。我们有悠久的民族文学传统,流淌了数千年的民族文学之河,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历代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使民族文学之河长流不衰,就要不断地进行疏浚,不断地吸纳活水,不断地灌注新流。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开放的世界,民族文学要不断创新发展,就必须不断促进民族文学自觉自信。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一个文化传统丰厚的大国,在整个人类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今天,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站在世界文学发展前列,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干,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第三,要不断创造民族文学新形式。一个民族文学的创新,往往是以文学新样式的诞生为标志的。同时文学形式的创新,更离不开对一个时代新生活、新思想、新情感的认识和把握。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形式的创新和思想内容的鲜活从来都是不可偏废的。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对新思想和新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民族文学要融入世界,就必须善于用新的手段、新的形式,表现人类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新的情感。因此,创新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主流,创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融入世界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