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文艺要彰显主流价值

2011-01-07

文学艺术作为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能动的审美的反映,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种特定意识形态,对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在阶级社会里)和群众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和社会功能。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满足主体需要和愿望的一种效应关系,体现在客体对主体的有利有用,有益无害上。文学艺术作为商品虽然也有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它的真正价值主要作用于受众的心灵、思想、情感、意志等精神层面,满足人们求真、求善、求美、求乐等精神需要,促进和推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其价值和功能也必然是多层次、多样性的。按其具体内涵和不同效果,文学艺术的价值可分为认识价值与教育价值,审美价值与娱乐价值,积极价值与消极价值、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显在价值与潜在价值等等。但是,如同社会生活本身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主导性一样,在文学艺术的多种价值中也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主导价值。一般说来,文学艺术的思想、道德、认识、教育价值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当然也要同审美、娱乐价值融合起来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总体说来,文学艺术的主流价值就是一定时代和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呈现,亦即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的审美呈现。从人类社会和文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文艺作为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种特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以艺术的审美方式彰显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特别是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多样格局的情况下,文学艺术更应该彰显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核心价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感人育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此,我们的文学艺术应该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在文艺价值多样化中彰显主导性,按照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艺术地反映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和现实,深刻揭示社会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热情地肯定、歌颂和赞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以及一切真善美事物,无情地否定、揭露和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特权思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以及一切假恶丑现象。要深刻反映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揭示伟大的历史变革在人们精神世界所引起的深刻而丰富的变化。尤其要大力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者、改革者、创业者、建设者的典型形象,表现他们的英雄业绩和高尚品格。即使反映一般历史题材,也要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和时代精神观照,为我们今天的改革、稳定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思想启示。从而帮助人们坚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奋起来,团结起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摆脱了多年极左思想的束缚,在党的文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指引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由于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的冲击,以及我们国内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特别是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等思潮的影响,我们的文学艺术在彰显主导价值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又有艺术魅力的佳作还不多见。尤其不可忽视的是,还存在一些背离社会主义文艺主导价值的现象;一些人还沉浸在脱离群众、自我表现的狭小圈子里,进行个人化和私语化的写作。描写毫无意义的家庭琐事,庸俗无聊的爱情波澜,表现浅薄自私的个人悲欢,虚无缥缈的人生梦幻;一些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专事展示人的自然欲求,追求感官刺激,迎合低级趣味,单纯制造商业卖点,误导人、腐蚀人;有的人违背唯物史观,美化历史陈迹,极力赞颂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肆意贬损伟大的中国革命;有的人掩盖和否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丑化现实生活,集中展示阴暗、腐败、丑恶、愚昧、落后,使人看不到生活的亮点和希望,动摇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这些情况表明,我们非常有必要端正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彰显文学艺术的主导价值,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表现时代精神,引领社会进步。

为了彰显文学艺术的主流价值,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端正文艺创作指导思想。任何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思想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实践的过程和效果。文艺创作更是这样。文学艺术虽然主要运用感性的形象思维进行创作,但一刻也离不开理性的逻辑思维的指导。我们要对那些流行的非理性、反理性思潮保持警醒,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别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中的文艺思想统领文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文艺创作应当反映的主体和主题,热情讴歌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的辉煌业绩,唱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其次要坚持向社会学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了解人、熟悉人是第一位的工作。作家、艺术家当然应该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要改变某些文艺家出不来、下不去的状况,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握时代生活的脉搏和底蕴,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感情。根据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创作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第三,要遵循艺术规律,提高创作本领。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真和善的思想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审美的艺术。因此作家艺术家不仅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生活实践体验,而且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艺术技巧,才能通过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把生活美转化为艺术美。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勤学苦练,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习气,下功夫、花气力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和完整。同时要把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结合起来,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并自觉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以便更好地反映伟大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人民群众的精神图谱,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真善美的璀璨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