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拓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社会化服务

2013-01-15

知民情、知地情、知乡情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前提,农户档案正是广大农民基本情况的客观记录,是反映农村总体情况的基本信息。建设以人为本、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实现农村稳定和村社文明,农户档案将是反映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晴雨表”,村风民情的“参考书”,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推动营造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农村社会环境。例如吉林省梨树县关东村的李京府在县档案局指导下建立农户档案6大类290多卷册,借助档案使其养殖业有了大发展,收益可观,在当地小有名气。   五、深化村务公开档案,架起干群“连心桥”

多年来,大部分地区档案部门在开展村级建档工作中,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纳入村级归档的主要内容,在维护农民利益、规范村务管理、保持农村稳定、改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为有效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供了保障。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村务公开档案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细化和完善,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集中力量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和矛盾纠纷排查档案,指导乡(镇)村两级将村民普遍关心的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税费交纳、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电费、电价等热点问题的有关材料收集立卷,并定时公开,自愿查阅。要通过完善村务公开档案,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村务真正明明白白,“让事实说话”,“给群众以明白、还干部以清白”,给农村干部群众和各项工作都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使之成为农村干群的“连心桥”,改善干群关系的润滑剂。

六、立足“三农”需要,做好小城镇档案工作

建设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乡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小城镇建设进程将大大加快,在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越来越多,涉及的部门也不断扩大,已远远超出了原乡镇机关档案工作范畴。因此,小城镇建设档案集中管理工作应该尽快提到档案部门业务指导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一是要积极指导帮助建立起以镇机关综合档案室为核心、相关业务科室和建设开发企业为重点的小城镇档案管理体系,确保小城镇建设档案真实、准确、齐全和妥善保管及有效利用;二是要加强指导和执法监督,规范建设开发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推动小城镇档案依法管理与规范建设;三是要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确保小城镇档案符合小城镇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促进新农村和城市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服务。

七、做好“一网三站”建设,延伸服务领域

一网:建立农业农村科技档案信息网。即在巩固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搭建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及网页,充实内容,逐步使档案科技信息交流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三站:建立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和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即以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与涉农部门一道建设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指导各涉农部门和农户做好档案立卷、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建立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农民,使其掌握先进的技术,从而实施科学种植和养殖;依托乡(镇)档案馆(室),建立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将已公开的涉及农、林、水、土地、粮食、畜牧等方面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提供给农民,使农民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各项法规政策,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服务,使农民能够真正感受到各级档案部门转变职能、延伸服务,拓展档案工作,为“三农”社会化服务的好处。

精品学习网 档案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