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利用

2013-01-11

 【编者按】:档案学就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精品学习网档案学栏目为您提供档案学范文参考,以及档案学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利用

心理健康档案,是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是了解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将在确保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等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2004年,教育部曾要求在直属高校秋季入学的所有大学新生中都建立心理档案,到目前为止,全国很多高校都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建立起来,保存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之后便成为一个无人问津的“死库”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有名无实,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才尽其用”,首先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首先涉及的一个问题是“由谁建”,也就是由谁牵头的问题。一般来讲,学生学习生活在班级、学院、学校这样一个三级体系之中,在这个体系中的每个层级,都会产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心理机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个过程中又会产生大量的心理健康档案。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虽大量形成,但却散乱在不同的层面上。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确定一个主体,把这些散乱的档案集中起来。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这一主体,比如,对于学生比较多的学校可以以学院为主体,对于心理机构比较完善的学校则可以以心理部门为主体。

其次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建”。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学校是以心理档案系统为依托的。现在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很多,如教育部牵头开发的“中国版”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安人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北森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等等,各具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中,除了需要包括在线形成的以及直接生成的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外,还要注意对其他载体(比如纸质等载体)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管理系统才是完整的、合理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有效管理是心理健康档案发挥作用的必由之路,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档案发挥作用的大小。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齐全、完整。如果档案残缺不全,档案发挥作用将无从谈起。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心理健康测评及结果等等各种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形式多样,其形成有些是定期的、有些是不定期的,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记录,都将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凭证。所以,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记录,及时更新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使之处于一种动态状态,从而确保系统的活力,为这些档案发挥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也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档案的齐全完整,并非要求有“文”必档,玉石不分,所有关于学生心理的记录一并入库,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工作需要,有选择的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