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商业史研究与《中国商业通史》

2013-04-10

四是专业史。如国内贸易史、对外贸易史、物资流通史、工商行政管理史、资本主义商业发展史。

五是专题史。大如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前后贯穿的,对某一大的或比较大问题的专门性的研究,如商业政策史(还可分细为粮食政策史、盐政史等)、商业行会史等;小如对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课题、个案的历史分析,如清代官商、宋代的钞盐法的研究、近代的商会史研究等。这是商业史研究的进一步划细。专题史与上述的商业史论不同。后者是把作为整体的商业史的若干问题集中起来,各自按时间次序先后贯穿下去,以从几个方面来见商业历史发展纵的过程的全貌或主要面貌,而不是只就一个问题、一个方面来进行范围较窄的专题研究。

六是民族贸易史。把各地少数民族合起来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也可以分而细之,对各民族分别进行考察。

七是地方商业史。研究一个地区(如苏松杭嘉湖地区、广东地区、福建地区等)商品经济、商业发展的历史,也可以就一个城市(如汉口市等)、一些市镇(如盛泽镇等)的商业发展历史进行研究。

八是商帮史。其主要研究封建社会末期(明、清)引人注目的地方性商人集团兴衰的历史,如徽商、山西商、陕西商、山东商、两湖商、江西商、宁波龙游商、洞庭商、闽商、广东商等。商帮史与地方商业史角度不同,一个商帮的足迹可以遍布许多地区,而在一个地区经商的则可包括几个商帮,两者应各自进行研究。

九是行业史、商品史。在近代商业史中,可做到分行业研究的深细程度,如研究棉布业、百货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历史;在古代有粮食业、盐业、茶业、酒业,资料较多(国家管得多),有条件进行某种商品史的单独的研究。

十是企业史。其主要是在近代和当代进行这样的研究,可以一个企业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把同类型的许多企业集中在一起进行考察,研究其经营史上的共同性和各自的经营特色。

这10个部分差不多把商业史的研究对象都包括了。由此可见.研究对象不是绝对的、单一的,而是相对的,像一个大圆中间套了许多小圆。开展这10个方面的全方位、广角度的系列研究,就把商业史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了。要繁荣学术研究、发挥商业

史学科多方面的作用,有必要把它的研究对象或是扩大、或是分细,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有的还具有首创意义。

三、商业史研究本身的内容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商业史的内容不是狭隘的,应该是“多层次”的。我们一直主张商业史的内容应包括商业发展、商人阶层、商业政策和商业思想四个层次,这是从经济关系到上层建筑研究的一级一级地升华,也可以说一部商业史实是商业发展史、商人史、商业政策史、商业思想史的“四合一”的商业历史全书。

在商业史研究中,对商业发展的研究是最基础的,举凡商业发展的水平,商业在城市、乡村、地区间的发展状况(及其不平衡性),商业组织的演变(邸店、牙行、货栈、坐庄、流动商业、大零售商号、行会的产生、商帮的形成、市场形制的变化),对外贸易和民族贸易等,都包罗在这层次之内。

商业、商品流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了不同的特点,如:(1)和历史上整个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商业的重心也逐渐南移。这一过程,三国南朝始见先兆,唐后期加快发展,到宋代乃告完成。(2)商业活动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叶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有的更是专业性集散市镇);而不是先有农村商业,而后才有城市商业的发展。(3)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这种情况的发展在宋代已经显现。(4)商品交换在农村开始只是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短距离、产销直接见面的余缺调剂,主要商品通过商业远销于农村的只是少数(如盐、铁),后来才有较多种类的商品销往农村市场。粮食也参加长距离的流转。再后来,如到明清时,农村商业也由零星的农副业产品越来越多地转为专业化的商品生产的大宗贸易,供手工业使用的农产原料(如棉花、丝等)也进入远途贸易行列。(5)商业开始时一般局限于流通领域(且不论役使奴隶徒附进行生产的盐铁主),到封建末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开厂、开设手工业作坊等。以上所说的这些特点都反映了商业联系城乡经济、联系生产与消费、促进生产发展的客观作用在日益增强,并在质的方面出现了部分变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 论文 > 人文社科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