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20世纪农史研究的回顾

2013-03-28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历史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一、农史研究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社会根源

农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并不长。传统史学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出现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阶级关系。政治是阶级斗争的技术,而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因而过去所谓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和战争史。受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古代史学家或史事记录者大多将其视野专注于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所谓英雄造时世或时世造英雄。农史在传统史学中是不受重视的。

只是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大师孟德斯鸠(Montesquieu)和伏尔泰(Voltaire)等开始,史学才逐步向文学、艺术、宗教、经济等领域延伸。国际学术界界真正用“农业史”一词作为一部著作的名称,距今不过一百多年。 然而,人类生活的常态并不是宫廷斗争和军事冲突,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经济生活,而且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军事较量的胜负得失,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因此,对历史正确而全面的认识绝对不能离开对它的经济分析。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经济, 我们对古代经济和社会的分析自然应当从农业开始。

或许正是因为经济于人类生活如此重要,尽管它不是传统史学研究和记录的重点,关于经济生活的叙述在古代文献中并不乏见。中国古籍《尚书》中就出现了“食货”一词。据《汉书》对“食货”的解释:“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布财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皆生民之本”。司马迁《史记》专门有《货殖列传》,班固《汉书》有《食货志》。因为它们是史书的典范,此后历代史书多设有这些篇目,渐成传统, 而且越来越详尽。在《宋史》、《明史》中,“食货”志的子目增加到20多种,记述内容涉及田制、户口、赋役、仓库、漕运、盐法、杂税、钱法、矿冶、入籴、会计等等,大多与农业和农村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有这些为农史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本资料,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农业农村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历史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 学习和研究农史不只是能够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它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益处:(1)作为探讨古代具支配地位的农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一门学问, 农史研究的进展和积累对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具有基础性科学的价值;(2)通过对农业发展历史阶段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农业本质和规律的认识;(3)鉴古知今,把握国情,有助于今天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20世纪初期美国农业部国家土壤局局长的弗兰克林·金(Franklin King),还是今天欧美学者都非常重视中国的传统农业。 因为中国的传统农法中包含了许多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迫切需要的东西——“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和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美国第一位农史教授施密特(Louis B. Schmidt)认为“农史的研究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政府有关农业的行动应建立在对农业经济史广泛认知的基础之上。”美国农业经济学之父泰勒(H. C. Taylor)博士也认为历史研究有助于农业经济学家去体会那些在任何时期对农业发展都可能产生影响的“潜在力量”。泰勒认为每一个农业经济学家都应该是一个农史研究者。

二、农史学科的历史演进

(一)外国农史研究的历史演进

农史研究作为一种学科化的努力始于二十世纪初期。1902年,世界第一种农史的专门刊物《历史农业论文》在德国出版,不久这一刊物更名为《农业史与农村社会学杂志》,可说是农史方面历史最为悠久的杂志。 同样是在德国,1904年第一个“农业历史与文献学会”宣告成立,1953年又成立了“农业历史与社会学学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农业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美国,1893年年仅32岁的特纳(Frederic Jackson Turner)在美国历史学会的一次年会上宣读了其博士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中的意义”。 该文被认为是一篇对“美国历史的农业阐释”。也正是这篇文章开创了风行美国数十年、影响极广的“边疆学派”。1919年美国成立了“农业历史学会”并于1927年创办了《农业历史》(Agricultural History)杂志。此后,农业史在美国有相当迅速的发展,会员最多时达到2000余人。每月出版一期1970年美国又建立了历史农场与农业博物馆协会。在农史教育方面,大约从1918年施密特(L. B Schmidt)教授在衣阿华农学院(Iowa Agricultural College)开设农业史课程以后,农业史的教育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发展迅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有不下五十所院校的历史系、经济系、农业经济系或社会学系中开设有农业史课程,加州大学建有跨校区的“农史研究中心”,衣阿华大学办有专门的“农史博士研究生专业”。

杜克大学林业史研究中心1995年创办了《今日林史》(Forest History Today)季刊。美国林业史学会(创办于1946年,挂靠在杜克大学林业史研究中心)与环境史学会于1976年创办《环境评论》(1989年改称《环境史评论》,1996年以后改现名《环境史》,现任主编为亚当·罗姆)。在林业史研究方面,澳大利亚有林业史学会。

在英国,农史研究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英国农业历史学会和英国《农业历史评论》杂志均创办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里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是英国农史研究的重镇,学校于1951年建立了英国农村生活博物馆并于1968年成立了农业历史研究所。除里丁大学外,开设农史课程的英国大学还有20-25所。在丹麦有一个“国际农具史研究秘书处”,出版有《工具与耕作》(Tools and Tillage)杂志。此外,在哥本哈根的经济史研究所有部分研究人员从事农业史的研究。在捷克,国家农业科学院设有一个农业历史委员会,不时开展一些农史方面的研究活动。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虽没有专门的农史研究机构,但国家农业经济研究中心有部分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波兰国家科学院有一个技术史研究所,有农业史的研究工作。在匈牙利,建于1962年的国家农业博物馆设有农业历史部,受到国家科学院农业历史委员会的帮助,发行有《农业博物馆通讯》。荷兰也是西欧国家中农业史研究开展得最早的国家之一,1939年即建立了“农史研究会”,出版《农学历史论文》,在著名的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1949年即建有一个乡村社会史系,在戈罗宁根(Groningen)建立了一个国家农业研究所,从事荷兰农业历史的研究。在罗马尼亚,农业史的研究在罗马尼亚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米尔斯(E C Mewes)博士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1969年建立了罗马尼亚农业历史学会,并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和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

日本是我国的紧邻, 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事中国农业史研究的学者为数不少。日本农业史研究会成立于1975年,1999年正式登记为日本的国家级学会,现有会员160余人。该会的宗旨是推动日本的农业史、农村史、农学史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和知识普及,为会员提供学术交流的纽带。该会设有会长、理事和监事。理事和监事由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会长则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现任会长平野绥。全国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办有会刊《农业史研究》。该会的事务局设于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农业史研究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 论文 > 人文社科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