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决定着人们在进行道德评价或决定自己行动时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在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体现。自尊感、荣誉感、友谊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主义感、爱国主义感等。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应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寓理以情、再晓之以理的教育引导,应该在学生中形成、发展起健康的道德舆论,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陶冶学生,以促进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感,才会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感产生促进作用。所谓“育人无小事”,就是要求我们每天要从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起做到“春雨润物”。
三、道德行为的训练。中专生的道德品质是由他的道德行为来体现的,因此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一是要让学生了解学校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如通过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的讲解、学习、练习等各种教育活动,通过外部的舆论导向,使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技能和方式,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德行为的强化阶段,即通过一定的外部因素介入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二是依靠学生的自我评价,分清什么是符合道德的行为,什么是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培养学生用良好的道德动机和愿望去指导道德行为,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理解为道德行为的内化阶段。学生具备这种能力之后,即使在没有外界的强制、约束下,也会自觉地按照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评价他人的行为。
四、道德意志的磨炼。道德意志是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环节。坚定的道德意志可以保障道德行为的持久性、经常性。但道德意志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得到来自于自己和他人的肯定与强化。通过强化榜样作用的力量和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道德行为的实践去实现。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了解。鼓励学生去追求、向往,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实践中培养起学生的道德意志。
五、培养学生坚持在实践中自我修养的能力。这是道德品质培养的高级阶段。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必须以社会实践为途径,坚持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
第一。培养学生认真自觉的修养。“吾日三省吾身”是中国古代曾子所提倡的。其意思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诉讼。有的学生只能批评别人。不能批评自己。更听不进别人对他的批评,甚至对别人的批评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往往把坚持错误同有主见、自尊心强等同起来。认为承认错误会被人瞧不起。针对这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澄清认识上的错误。认识到只有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行为才会进步,才能利己利人,才是聪明的态度。
第二,要教育学生存“慎独”之心。慎独,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隐蔽之外,别人不易发现之时,微小之事更能显现出人的灵魂,高尚的人在无人知晓时更能做到谨慎、遵守道德。有的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做出一些不道德、有失人格的事情。例如,汽车上逃票、图书馆中偷书等。教师应该用巧妙的语言,暗示学生,这种作法表面上是占了便宜,其实是个人道德修养上的大漏洞,是走向堕落的开始。
第三,要积小善成大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真正完善的德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大事总是通过小事的积累来实现的,“大善”也是用那些“小善”来体现的。教育学生要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只跬步无以致千里”的精神,凡事从小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校教育同时,还应该关注社会的各种思潮。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将自己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主动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学生家长建立起经常的、面对面的沟通链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具有竞争、开拓、创新观念的现代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