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理解课程改革理念 追求教师教学个性

2013-01-15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理解课程改革理念 追求教师教学个性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 个性化

论文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个性化教师之路,一是强化素质,培养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二是精心设计,展示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三是精益求精,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四是转变理念,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五是高屋建瓴,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其巨大的魅力向传统教学方式提出挑战,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如何实施,教师是关键。教师教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意志的真正的独立的主体。要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习惯、成功的个性的学生,具体实施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走个性化教师之路。几年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学习课改理念,我认为追求教师教学个性须从以下各方面努力。

1 强化素质,培养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在知识爆炸的当代社会,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如果教师个性健全而又鲜明、张扬而又适度,又能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则对自己的教学艺术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教师有了个性,教学才会更有特色。个性意识强,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所以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教学的前提。

2 精心设计,展示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的对这些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教材、学生和具体的教学情景就是教学思路的基础。个性化的教学思路要在这些基础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可以根据需要打破教材的编排体系,使教材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具体的课堂中要一教材为中心,但不能拘泥于教材,不受名人教学思想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一个个学生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同的智力水平、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构成了不同学生的完整个性。要使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都能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演课堂角色,使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把知识的探究、生成、运用过程交个学生,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3 精益求精,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新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重在于“教”,而重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变分配式为自由选择式。高超的教学艺术,还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和谐的课堂情趣和氛围,在幽默中和欢乐中启迪学生思维,从而提高的课堂效率。当然课堂教学也需要有生动、精彩描笺的另一面。细腻的细节描绘与脱俗的思想境界相辅,能将学生引入知识的美境之中。所以,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指导学生在鉴赏、联想、感悟、体验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活动中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动能。

4 转变理念,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浪潮下,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将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使教学过程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产生影响。

首先,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促进师生双边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拓展思维空间,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向学生灌输质疑思想,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生活实践,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使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其次,齐放性课堂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开拓教学资源的来源和渠道,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辟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5 高屋建瓴,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