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初探

2013-01-14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探析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初探

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师教学 语言初探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有其特征和规律,如思想性和教育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针对性和直观性等。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才能逐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工具。人们的信息沟通、知识传播和交际都离不开语言。而对于肩负为祖国培养—代新人、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广大人民教师来说,掌握好语言这一工具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努力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语言,就必须清楚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要对教学语言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样才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对症下药,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使教学语言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值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一)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语言是信息的第一载体,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但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同时还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当学生接触到课文时,接受的不仅是课文的形式,同时也接受它的内容、观点、方法和感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具有与语文科一致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即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倾向性,以及对学生所起的思想教育作用。所谓教书育人,就不光是教书,还要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于漪老师做得尤为出色。在她的教学中,无时不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于老师在上《荔枝蜜》时,对课文中的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这一段,考虑到学生没有切身感受,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就将它扩展开来说,“小蜜蜂确实辛勤酿造百花蜜,留得芬芳在人间,作者也是如此。”接着又开始介始作者,“……正因为作者也是辛勤酿造百花蜜,留得芬芳在人间,今天我们读着仍能嗅到芬芳的味道。我由此联想到一封信,是马克西姆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与此十分相似。”说到这里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紧紧吸引了,于是她让学生拿出纸和笔加以记录。于老师念道,“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下来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动身以后,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是最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而愉快的,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会使你成为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念完以后,于老师要求学生朗读一遍,通过两次表情朗读反复记忆,信中的这种崇高的无私奉献思想已溶入学生的心灵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得到了思想教育。由此可见,于老师的教学语言饱含激情和深刻的哲理,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她的言语中把一只小蜜蜂升华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哲理,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因此,语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首要特点,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中首先要具备这一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恰当地运用富有教育性的语言,把思想教育巧妙地渗透在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接受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