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试论数学语言相互转换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4-12-17

在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数学语言包括自然语言(或日常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转换数学语言的训练,是促进人的左右脑协调的极佳训练,以下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试论数学语言相互转换

哪怕是同一种数学概念、定理,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重要的函数之一: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整式函数,日常用语为二次函数,符号语言是函数y=ax?2+bx+c(a≠0, a、b∈R),而用图象语言则表示为一条抛物线.同样为二次函数,符号语言又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即除以上的一般式外,还有 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表示为y=a(x-k?2)+h,其中(k,h)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等.

常用的这三种语言有着各自的特点:符号语言较简洁、严谨,有利于正确表达和进行推理;图象语言易产生清晰的视觉形象,能直观表示概念定理的本质及相互间的关系;日常用语较自然生动,它能将问题所研究的对象的含义在人们头脑中更加清楚地刻画出来.

【例1】 有50名学生同时做两道数学题,第一题做对的有30人,第二题做对的有33人,两题都做不对的人数比两题都对的人数的三分之一多一人,问两题都对的人数是多少?

分析:设答对第一题的学生用集合A表示,答对第二题的学生用集合B表示,则两题都答对的学生用集合A∩B表示.题目由日常用语给出条件,但直接从这些条件中难以理出头绪,于是试图将条件换成图象语言。

(1)A的元素为30人,B的元素为33人.

(2)设A∩B的元素为x,可将日常用语转换为符号语言,集合A中打斜线部分为(30-x);集合B中阴影部分为(33-x);两题都答对的人数为x,两题都答不对的人数为(x/3+1).以此可建立等量关系.

标签:数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