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理学论文 > 其它理学论文

浅析舍尔的意向性理论

编辑:

2013-12-13

   四、意向性网络与背景
      每种意向性状态(如知觉、信念、愿望、意图等)都具有各自的意向内容并确定各自的满足条件,但意向性状态并不是孤立地或独立地起作用,而是与其他意向性状态彼此相互关联的。这些相互关联的意向性状态构成一个,舍尔称之为意向性网络。如某人意图竞选美国总统,他通常必须相信美国是个共和国、美国有定期选举、两大政党的候选人竞争总统职位,而且渴望得到他的政党的提名、选民的投票等等。虽然这些意向对其竞选意图都不至关重要,然而没有这样一个意向性网络,他也就不可能形成竞选美国总统的意图。换言之,只有把此意图放在相关与其他意向的意向性状态网络里,它才能有其满足条件。
    深人地研究意向性网络就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意向性网络的很大一部分都沉浸在潜意识里,无法把所有意向性状态都搞清楚;其次,网络中的意向性状态并没有个体化,例如,无法搞清楚有多少个信念等。
    再进一步地研究意向性网络就到了心智的最底层一心智能力。心智能力本身并非意向性状态(表征的),但却是意向性状态的先决条件。舍尔称之为‘“背景”。在舍尔的意向性理论中,“背景”指一组非表征性心智能力。正是这种心智能力使得表征成为可能.而且只有在这些本身并非意向性状态的心智能力的背景下,意向性状态才能有它们的满足条件。
    这种前意向性背景可分为:
    1)深层背景:即所有正常人生理构成所决定的能力,如行走、饮食、知觉、识别,以及意识到事物的固体性、物体和人的独立存在的这种前意向性状态。
    2)局部背景:或称为局部文化习俗,包括开门、喝瓶装啤酒,以及对汽车、电冰箱、钱、鸡尾酒会等的前意向性态度。
    意向性状态是以非表征性的前意向性能力为基础的。对背景与意向性状态之间的关系的这种表述就是舍尔的“背景假说”。舍尔并没有为背景假说提供直接的证据,而是利用间接证据来论证的。例如对字面意义的理解。不论是简单句,还是复杂句,对它们的字面意义的理解都需要有前意向性背景。只有在不属于字面意义的前意向性背景下,语句才能确定一组明确的真值条件。前意向性背景的任何改变都会使具有同样字面意义的语句确定不同的真值条件和不同的满足条件。即使是语句的字面意义也只能在一组前意向性背景下得到解释。例如:
      (1) Tom opened the door.
      (2) Sally opened her eyes.
      (3) Sam opened his book to page 37.
      (4) The surgeon opened the wound.
      (5) The chairman opened the meeting.
      (6)The artillery opened fire.
      (7) Bi11 opened a restaurant.
      (8) Bi11 opened the mountain.
      (9) Sally opened the grass.
      (10) Sam opened the sun.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