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VF论文

VF论文10000字:组织理论

编辑:

2016-02-18

1.自组织理论的提出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意思是说按事物自在的演化之道去管理一切,则“万物将自化”。在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中,蕴含了自组织管理的原理。

自组织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

2.自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

自组织理论主要是研究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自组织包含三类过程:由非组织到组织的过程演化;由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过程演化;在相同组织层次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这种演化标志着组织结构与功能在相同组织层次上从简单到复杂的水平增长。

三、自组织理论的主要组成内容

自组织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theory)、协同学(Synergertios)、突变论(Calastrophe Theory)。

1.耗散结构理论(dispative structure theory)

耗散结构是指建立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基础上的结构。它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建立在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耗散结构主要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及其对自组织系统的影响等问题。

出现耗散结构的三个条件:远离平衡态、系统的开放性、系统内不同要素间存在非线性机制。远离平衡态,指系统内部各个区域的物质和能量分布是极不平衡的,差距很大。

2.协同学(Synergertios)

协同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他将自组织理论研究引入深化。“协同导致有序”是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

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它认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是自组织过程的基础,系统内各参量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作用使系统产生新结构的直接根源。由于系统要素的独立运动或在局部产生的各种协同运动以及环境因素的随机干扰,系统的实际状态值总会偏离平均值,这种偏离波动大小的幅度就叫涨落。

协同学不仅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而且研究系统从有序到混乱的演化规律。首次真正地把有序与无序统一起来。协同学理论强调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

3.突变论(Calastrophe Theory)

突变论则建立在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突变过程是由一种稳定态经过不稳定态向新的稳定态跃迁的过程,表现在数学上是标志着系统状态的各组参数及其函数值变化的过程。突变论认为,即使是同一过程,对应于同一控制因素临界值,突变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可能达到若干不同的新稳态,每个状态都呈现出一定的概率。

四、自组织的特征

(1)开放性。耗散结构论告诉人们,任何系统要求得发展,从无序发展为有序,或从低级的有序发展为更高级的有序,都必须首先使系统开放,开放是系统有序化的前提,是耗散结构得以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良好的组织系统,必然是个有序的自组织系统,必然要求对环境开放,只有对外界开放,组织系统才能新陈代谢,才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2)非平衡性。系统是非均匀的、远离平衡的系统。一个系统如果处于无差异的平衡状态,就意味着系统内不存在势能差。无势能差的平衡系统服从势能最小原则,因而它必然是一个低功能的系统。所以,系统需要存在涨落,处于非平衡状态。(3)创造性。由于系统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个过程,在混沌之中,经过系统各个要素的协同,系统会自我适应、自我调节、自我演化、自我创生,所以自组织是具有创造性的。(4)有序性。虽处于混沌中的系统看似无序,事实上各要素是协同的,自组织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自发调节的、有序的过程。(5)协同性。它是实现自组织的前提条件。一个无序、混沌的系统需要系统的各要素协同合作,才能实现自发的走向有序。(6)自主性。自组织是不受外界的限制和干预的,仅依靠系统内部的互相作用来达到,系统在不断的自反馈中自主调整发展。

五、自组织的控制观

在自组织中,并不是不要控制,但这种控制与被组织中的控制截然不同:(1)不是不要控制,而是通过系统进行控制。系统永远是最重要的。(2)非集中的决策控制,而分散流程控制。在每个控制点上,人人都是领导。(3)不是通过权力控制,而是通过观念控制。

六、自组织理论对学习的指导意义

与自组织高度相关的词语如秩序、和谐、简单、高效等。自组织能够实现系统内部要素高效益的协同合作,使系统各类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所以,在数字化时代,自组织理论对于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习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自组织理论强调自发性、自主性,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内部动机,实现有意义的学习。(2)有利于学生进行互联、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组织成员之间开展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同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3)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学习者依据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环境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和时间步骤,以求得过程与环境(包括时间可能)相统一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依据自我评价和社会规范克制自身的欲念和行为,排除内外干扰,保持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自制自约束行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4)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自动形成和灵活转换。自组织系统是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的。所以在教学系统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通过与其它学习成员的共同努力,进行协作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转变和自动形成,有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5)促使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学习者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是学习者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所以,学习者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尝试、协作,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培养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6)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引用自组织理论,对于教师从事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宏观调控是有挑战的,教师需要克服传统教学理念,利用当前已有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系统的开放,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并使教学具有创造性,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的发展和自身素质。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VF论文10000字。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计算机论文

标签:VF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