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其它经济学论文

探析外储换资源的战略

编辑:sx_zhangjh

2014-10-27

探析外储换资源的战略

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外储换资源的战略,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

一 中国的外币资产及其资源的代价(一)GDP和GNP的差距根据近期调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国内经济总产值,即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s),已达30万亿人民币。①GDP代表以国家为区域单位的地域经济实力,然而更代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的另一重要

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总产值,即GNP(GrossNationalProducts)(GNP =GDP +中国在海外的总产值?外国在中国的总产值)虽没公布官方统计数据,却

肯定远远小于上述的30万亿人民币的GDP。原因就是目前中国在海外的总产值非常低,而外国在中国的总产值,即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产出却非常庞

大,仅中国1.4万多亿美元出口额中就有50%以上来自外商投资企业。②中国在世界工业500强和世界金融100强中有几十家公司入围,但却没有一

家真正的跨国企业也说明了中国在海外的总产值微不足道。

发达工业国家的GNP一般与GDP持平,或GNP大于GDP,如大英帝国的GDP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已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但凭借其巨大的海外投资

即GNP的强大实力和影响继续控制着世界贸易和经济长达几十年。中国目前GNP远低于GDP,主要因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有其自身发展

阶段的因素,但也与中国目前的外汇资产的布局有关。

(二)中国的外币资产

中国目前的国外资产并不少,但结构非常单一,主要集中在外汇储备中,其中又以美元为主。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底外汇储备约为2.4

万亿美元,③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额,它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2倍多,而在中国超过日本之前日本的外汇储备多年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借如此之多的钱给一个富有的发达国家,这是全球化建立起来的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分工及

分配模式的结果,它造成了全球经济的极度不平衡。

中国目前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中外币资产极其单调,主要为可交易债券和现金等价物,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币值单一,因而风险敞口巨大。因为

美国在国际收支中经常性项目下的巨额赤字和国家财政的巨额赤字势必导致美元中长期的贬值,这样中国外币资产不仅回报率极低,甚至会由于

美元贬值造成较大的长期投资亏损。

外汇储备主要用于保证一个国家国际收支中的支付能力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是2008年进口总额的二倍多,④远远高于为国际支付而需要的

储备;加上中国现阶段作为世界加工厂所具备的成本优势,以庞大的工业配套和工业产能为基础,国际收支盈余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除去为保证国际支付的最低储备外,剩余的外储都只应用于一个目的:那就是中国的长期工业化发展进程。那什么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后半期

中最缺少的经济要素?笔者认为,在未,长期来看是资源,即包括水、土地、森林、原材料、矿产等不可再生的一切自然资源,还有农产品、技术和

人才都将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后半期中最缺少的经济要素。

(三)资源的代价

据目前统计,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消耗了地球资源的80%,如果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都想实现工业化,即达到目前工业国家人均的消耗水平,到

2050年,我们将需要今天资源量的八倍。这让今天已经超载的地球完全无法承受。

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出口和发展自身的工业,中国一直用廉价资源补助工业,特别是出口加工业。各种生产要素都非常低廉,如人力资源,几亿

农民工一直为中国工业提供廉价劳动力;

为招商引资,各地政府大多廉价出让工业土地,有些甚至无偿供给;长期以来环境污染几乎是零成本;各种自然资源如水、土地、森林、煤及

各种矿产成本都非常低。同时,国家也一直补助能源供给,给予各种税收优惠。发展到近几年,中国自身的资源已无法满足出口和国内的建设需求

,而开始需要大量进口国外资源时,全球资源价格便开始暴涨。因此可以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前半期是靠大规模全方位的开发和使用自身的廉价

资源为代价的。

根据专业机构预测,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约为29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3. 5万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即便中

国储量较丰富的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3200亿吨,可供开采也不足百年。⑤那么,中国未来的发展什么来保证?国内自身的资源越来越少,除劳动力

资源外,其他都远远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就是自己还拥有的最丰富的劳动力成本也将会不再便宜。那么,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后半期靠什么?

中国没有别的选择,在可再生新能源从成本上取得突破性优势、可大规模商用前,只有依赖进口国外的资源。

这样,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后半期就进入了一个依赖和获取全球资源的新阶段。

二 中国的机遇和资源战略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过度信贷,超前消费泡沫破灭,也意味着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破灭。这一模式是建立在极度不平衡的基

础上的,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危机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前半期主要靠全方位的开发自身廉价资源,粗放式的发展也告一段落。

危机压制了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需求,全球需求总量的降低致使资源价格回落,它实际上给新兴国家,特别是资源短缺国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

继续低成本发展的一段机遇,然而这个机遇的时间是有限的,也不是每一个新兴国家都有能力把握住这个机遇。

在新兴国家中的大经济体中,得益于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三十年前踏上了新兴工业化的道路,经过三十年的经济高增长,在新兴大

经济体中抢得了工业化的时间先机,使我国在较低成本时代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前半期。

相比其他新兴国家,中国的另一巨大优势在于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积累的巨大外汇储备,危机所带来的萧条和低价格不仅让中国获得了一个低

成本发展阶段,也让中国遇到了一次难得的调整外汇储备,即外汇资产化的时机。这也许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后半期最重要的一次机遇。

为此,在全球资源价格大幅回落,而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的时刻,中国的资源战略应该是:用自身的廉价资源换来的外汇储备、外汇债权尽可

能地转让给其他拥有资源的国家和机构,以直接换取国外资源或未来资源的开发控制权,即将外储换资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