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其它经济学论文

信贷投入对地方经济的作用

编辑:sx_wangha

2014-03-19

一、天津本外币变动总体情况

(一)本外币存款是天津市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作为天津市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近年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特别是2009年存款年增3932亿元,超前三年存款增量之和,银行资金宽裕,流动性明显增强,随后存款增长逐步回归常态,2009年存款增长近4000亿、2010年存款增长2600亿,至目前逐渐恢复到2008年之前年均增千亿元水平。银行存款占银行所有资金来源的90%以上,除去所有者权益,银行存款占对外总负债接近100%。

(二)外币贷款相对于存款起伏变化较大

天津外币存贷款规模远小于本币存贷款规模,2011年底分别是全市本外币存贷款规模的2.2%和4.3%。截止2011年底,天津市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为61.8亿美元,仅比2006年初增长1.3倍,其余额长期在50亿美元±10亿美元区间徘徊;外币贷款增长较快,2011年底外币贷款余额是2006年初的2.3倍,但贷款增速变化较大,各年增速大小最多相差接近100%,其中,贸易融资作为银行优质信贷业务增长较快,2011年末余额达到2006年初的3.6倍,年均增速23.7%。

(三)天津本外币存贷款规模远小于京沪

与北京、上海、重庆相比,北京和上海存贷款规模远高于天津,其中存款平均规模是后者的3至4倍,而贷款规模是后者的2至3倍。天津存贷款规模高于重庆,为后者的1倍,但存贷款变化四省市基本一致,均于2009年达到历史峰值,随后回归常态。

二、本外币变动与实体经济构成相关性分析

(一)本外币变动对实体经济构成的影响机理

以本市为例,2001年到2011年每年新增债券、股票融资额所占份额平均为4.6%和5.2%,而银行贷款额占比平均在90%以上。因此,近年来天津市实体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资金支持方式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大来拉动的。银行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实体经济的构成总体上是通过资金的形成机制、资金的导向机制以及信用催化等机制影响的。其作用过程可以大致概括为:银行→影响储蓄、投资→影响资金流动变化→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资金存量结构→影响产业资本变化→影响实体经济结构。具体而言,银行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改变资本的供给水平和配置结构,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