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其它经济学论文

社会就业要求分析外经贸发展重点

编辑:sx_wangha

2014-02-24

一、对外贸易扩大就业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和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和增加就业的作用;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的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这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增多。如此反复,收入的增加将会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就业就会同步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更能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就业量。贸易顺差越大,国民收入增加量越大,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大。由此,努力用促进出口成交、扩大出口创汇来增加和拉动就业是可行有效的。表面上进口对直接就业有一定冲击,但进口商品特别是进口资本品的有效利用,可以间接地创造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对浙江就业总量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这可以从逐年上升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来分析。外贸依存度越大,反映外贸对国内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越大。先作一个简单的测算,2002年底浙江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数是927万人(据浙江省统计局),假设劳动力在各部门分别均匀,按当年外贸依存度为44 来计算,2002年对外贸易拉动的劳动力总数为408万人。1998—2002年 浙江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3.5 ,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速10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转为工业制成品为主,其行业多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方面,浙江外贸结构的特点是一般贸易为主,贸易顺差大。2002年浙江贸易顺差达168亿美元,净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进口对就业的冲击。

据劳动部门测算,我国每出口1亿美元工业品,就可以为1.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据此计算,2002年浙江外贸出口为290亿美元,提供了约348万个就业岗位。综上所述,2002年浙江对外贸易相关的社会就业岗位约为350万一400万个。

服务贸易也为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机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增加,技术水平提高,这为扩大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可能。许多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构成国民经济中最大的经济产业,服务岗位已是主要就业岗位来源,服务出口在这些国家全部服务活动中所占比重成倍增长。2002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930万人。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

技术贸易可以间接促进社会就业。从一些国家的实践来看,一项技术出口往往可以带动几倍、十几倍的其他产品出口,从而增加国内供求总量,扩大生产,间接带动就业。进口技术确实适用可行时,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会引起一系列新的投资,从而也能引发就业。同时还应看到,适用技术的引进对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具有强制性,迫使一批有条件的职工通过这种压力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这对这些职工今后再就业提供了能力支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