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其它经济学论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浅析

编辑:sx_wangha

2014-02-24

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大学校园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其数量剧增。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了解和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成因,通过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真诚的关爱等使他们深刻的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特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做好学生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若干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以福建医科大学2008级某专业学生为例,该专业学生总数278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6人,普通学生222人。笔者用SPSS统计软件将两组学生的智育成绩均值、德育成绩均值、综合测评总成绩均值做了t检验,对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和是否曾任学生干部作为观察指标交叉制表,并进行卡方检验。所得结果如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德育成绩均值比普通同学低,智育成绩和综合测评总成绩比普通同学高,为了考察这种差异是否有显着性,笔者对该样本进行了t检验,数据见表2。德育成绩这项F检验的sig值<0.05,方差不齐,看第二排t值,t检验的sig值<0.05拒绝原假设,认为两样本均值之间有显着差异。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德育成绩均值显着低于普通同学。智育成绩这项F检验的sig值=0.120>0.05,方差齐,看第一排t值,t检验的sig值<0.05拒绝原假设,认为两样本均值之间有显着差异。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智育成绩均值显着高于普通同学。庭经济困难学生曾任学生干部的比例明显低于普通同学,就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其原因如下:

(1)自卑心理。强烈的自卑心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普遍存在,且尤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卑感表现为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心,常在人群中羞怯,神态不自然,拙于发言,而这种表现就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既渴望融人集体生活,但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与帮助,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让周围的同学感觉难以相处。这就直接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

(2)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关系敏感是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人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心理上往往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导致他们尽可能回避各种集体活动,减少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这点间接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