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其它经济学论文

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探

编辑:sx_wangha

2014-02-24

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认为。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不断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银行会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已经不能有效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深入剖析银行会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牢牢把握“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因素和实训教学中的仿真因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为培养能胜任银行储蓄、会计和出纳柜台等一线专业工作岗位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传统银行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会计涉及内容广泛,专业性极强,其核算过程和业务运行更是特殊复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结合银行会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业务需求进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调传统银行会计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备课、教授,教师讲解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也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不足,无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抽象繁杂银行会计教学涉及面广。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会计核算方法与账务核对、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齐头并进,使得教学重点难点不够突出,且在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某些会计科目很抽象、很不好理解;在结算业务中所使用的凭证联次众多、格式不同、传递方向复杂,学生即便很好地领会了讲解内容,也很难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衔接。

(三)基础课程设置脱节银行会计逻辑性很强,需要有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先行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概论》等基础课程.或只开设某个基础课程.对于财经基本技能、货币银行学、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课程的设置不够,致使学生的基础性、专业性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四)考核方式不够合理传统银行会计成绩考核普遍采取较为单一、刻板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缺少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对于实务性较强的银行会计而言,更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上。

(五)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由于受到某些主客观因素制约与影响.很多高职院校仍没有商业银行模拟实验室和仿真模拟系统,相关的凭证和账簿设置也不齐全,一些凭证和账簿已不适用:有些院校虽已购买相应模拟操作系统,却很少更新,与商业银行现有系统相比滞后.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这些都将导致学生因缺少上机次数,而不能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 技自 Il练。

(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从总体上讲,高职院校缺乏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少数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实验、实训等任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