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其它经济学论文

试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

2013-12-05


(四)建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机制
我国应确立以社会性和公平性为原则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长远目标。我国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体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这种不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因此,应建立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机制,使农民进城或回乡后养老保险关系合理、顺利衔接。将农民个人的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津贴(福利)额应与个人账户的积累额挂钩。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将集体以及国家的部分补助用于建立社会统筹账户,以提高社会共济能力,将来也易于与城保制度衔接。
(五)打破县域限制实行区域养老保险
打破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建立起一种以经济区域划分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情况。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类。在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高,思想比较先进。所以对社会保险的要求也比较高。鉴于这种情况可考虑实施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接轨的方式。东部在缴费比例上,集体的负担该占大部分,国家给予适当的补贴。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农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提倡个人自愿加储蓄养老保险。在中部地区的农村,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对养老保险有一定的需求,家庭养老的观念依旧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应实行社会养老加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模式,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在资金的筹集方面,以个人缴纳为主,国家财政补贴为辅,补贴的比例要高于东部沿海,集体给与适当的补助。在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保险网络较少,养老保险的供需都存在不足。在这些地区开展养老金个人账户不具现实性,个人缴费能力不足,集体经济往往是有集体没经济。政府应发挥社会资源的再配置功能。从共同富裕的角度上进行战略调整,发挥主导作用,搞好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工作。建立最低老年生活保障基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是西部地区逐步与全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接轨关键。

试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建设知识共享区域的创新能力

其它经济学论文:教育对经济互动发展影响研究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