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其它经济学论文

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

编辑:

2013-12-05

三、循环再生产业价值实现条件及影响因素
  1、影响循环再生产业价值实现的市场条件
  要使循环经济顺利推行必须满足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基本要求,即:循环经济导向的技术革新,确保循环经济生产的技术可能性;再利用和资源化物质的使用价格与其替代要素的价格之差必须足够小(邓永新、沈体雁,2007)。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循环再生产业价值实现同样要遵循这两个要求。
   不同的技术形态,影响循环再生企业的成本曲线。循环再生技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共性技术,二是专有技术。共性技术可提高循环再生产业的整体水平,导致循环再生产业平均成本下降,产生对传统线性经济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专有技术则为循环再生企业独有,将导致该企业循环再生成本曲线以更大斜率表现出来,获得更大垄断利润,产生产业内的竞争优势。但是,目前中国循环经济所需技术的发展尚不完善,设备更新成本、运行成本也较高,使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成本较高,需要政府进行补贴。
   2、影响循环再生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
  (1)循环再生产品的主要形态。循环再生产品是指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活动而生产的产品。它通常是以再生资源或非初始性资源为基础,通过循环型技术制造而成。循环再生产品可分为三类:一是资源化产品,即把生产或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再生技术改造,作为其他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或原材料;二是中间产品,通过再循环或再利用技术制造的产品,为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生产资料或生产工具;三是最终消费品,通过循环再生技术制造的、为最终生活消费提供服务的产品。而循环再生资源价格的真实显示要求三个市场的完善:一是初级资源市场,对初级资源价格要能真实地揭示出来;二是再生资源市场,再生资源的生产是一个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动,需要把这种正外部性内部化;三是循环型产品市场,避免非循环型产品对循环型产品的“逆淘汰”。

(2)循环再生产品定价基础与价格发现。对循环再生产品进行定价是基于三个原则:一是环境产品有价。根据生态价值论,资源环境作为稀缺性物品,不仅具有非使用价值,还具有使用价值;二是污染者付费。根据外部性内部化理论,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让污染者承担污染产生的外部成本;三是再生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
   循环再生商品的价格发现。假定产权明确,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性副产品的价格就会显示出来。原因在于:第一,大部分资源性副产品没有完全实现价值转移,其残值存在一定的赢利空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任何产品的价值都包含经济价值和物理价值两个部分。前者由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决定,后者由其自身的资源功能决定。工业及生活废弃物虽然失去经济价值,但物理价值仍然存在,通过技术处理,其物理价值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第二,合理的价格机制准确而真实地反映了资源价值,表示资源使用者支付了的价格至少不会低于资源的机会成本。既然初次生产过程资源价值并未完全转移,就意味着资源购买时所付出的成本还没有完全抵消。当然,在会计上,这种成本可能会被各种收益所掩盖。但是,仅就资源本身而言,价值没有形成循环。第三,从需求来看,资源价格真实反映资源机会成本,当原生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足够高时,再生资源的替代性就会显现出来。根据替代理论,企业会增加对可替代的再生资源需求。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