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论文

浅析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编辑:

2014-06-13

4.国外经济合作业务稳步发展。

服务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丰硕成果。2006年,中部各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人员年末在外人数(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中的自然人流动)占全国比重达到8.23%和10.78%,其中最高为河南省,最低为江西省。按旅游服务、建筑服务、商业服务、建筑服务和通信服务等大类统计的国际服务贸易额,山西、湖北、湖南服务贸易额约为10.9亿美元、5.98亿美元(出口)和5.1亿美元,以山西为例计算,其在全国服务贸易额中的比重仅为0.057%,其地位微乎其微。

5.服务外包领域成绩显著,范围不断扩大。

服务外包企业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多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把尽可能多的业务外包出去,并扩大外包的范围,把服务外包分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为中部地区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2009年批准的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中部地区的武汉、合肥、南昌、长沙位列其中,占据全国的1/5。武汉服务外包业务以软件分包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在空间信息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信息安全、网络通信等领域的软件技术具有显著特色。2009年湖南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仍逆势增长1.8倍;2010年前4个月,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同比增长3.5倍,在全国排第6位。合肥的软件、动漫、呼叫服务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江西,尤其是南昌市,服务外包产业已经取得不小成绩,特别是“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具有相当的前瞻眼光,它将成为紧贴市场的人才集散平台。

二、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1.树立“共赢”的战略意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中部各省必须统一认识,把发展中部经济、振兴服务业作为基本着力点,把共同构建中部地区大型的增长极作为共同利益目标,加强统一规划,形成合力。中部地区一些中心城市的商贸、运输等行业基础较好,具有良好的服务业发展潜力,但未形成整体发展优势。例如湖北武汉是全国第三大教育中心,第二大智力密集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到全省的37.1%和30.3%。资源过于集中于省会城市,这一特点在中部其它省份也同时存在,服务业基础条件优势发挥不充分。中部地区应立足现有的农业、资源、交通、人力等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吸收外资加快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依托各方资源积极开拓外包市场。

加快中部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和吸收外资步伐,更多地承接国际服务和软件外包,大力促进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升级。一是打造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中部地区服务外包市场主体。

要重点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重点发展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服务外包合作,重点发展以软件和信息、设计研发为龙头的ITO和BPO业务。二是要积极创新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尽快形成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三是依托中部地区外资企业开拓外包市场大力开展境内服务外包,并以境内外包为基础,积极向离岸外包延伸、拓展。四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中部地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牵线搭桥”。

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各省要紧密围绕城市圈、城镇区域和资源中心、产业中心统筹规划服务业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适应的生产服务业,形成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开发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重大项目,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环保服务、工程总包、国际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中部地区服务业创新的亮点。

4.培养中高端人才,积极构建完善合理的人才保障体系。

服务贸易领域中的涉外业务、外派劳务与直接面对外国单位长期驻华人员的对外服务,日益需要具备不同层次国际标准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鼓励培训机构和服务贸易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实习、实训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出台服务贸易高端人才奖励政策,推动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引进高级人才,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服务贸易领域高端人才。应重视引进国际知名服务企业,在引进资本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业态,促进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的创新,培育一批国际性的服务企业,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形成产业联盟。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在国外开办分公司或设立办事处,鼓励外包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合作共赢,扩大接包范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张松涛。呼唤临时协调机制———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思考[J]。国际贸易,2001,(11)。

[2]王立杰主编。走向21世纪的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许晶。吉林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J]。经济视角,2010,(01)。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更多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