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论文

复习鸦片战争前法国对华贸易落后原因

编辑:

2014-06-13

二、法中贸易规模有限。

自1698年法船首航中国始,1720~1740年期间,每年一般有一、二艘,最多不超过三艘抵粤。1740年后开始增多为每年三、四艘。1770年后仅极少数年份有七、八艘法船到华。而与此同时,英船数量成倍猛增,至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对华贸易已远远落后于英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法国所实施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造成r消极的影响,以及其殖民地市场较小导致华货销路不广。加之在向亚洲扩张的过程中受到了英国人的强力抵制。

因从中国、印度及中东进口的纺织品对法国产品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本土厂商提出抗议,政府被迫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从1686年起屡下禁令,对输入的印花布和白布没收充公并处以罚金。在东印度公司与儒尔丹公司达成的协议中,规定其不得将中国缎纹布、混纺棉布、刺绣品等纺织品运回法国销售。旧陋Ⅱ㈣1716年2月22日枢密院令指出,”国王支持和保护王国制造业的决心日益坚决。认为输入和销售印度、中国及中东白棉布、印花布、染色布、薄纱对其造成了严重损害“,翰脚ⅡL一,吓令焚毁这些舶来的纺织品。针对生丝及丝织品,1714年6月11日下诏禁止赴印度及中国开展贸易的各公司将其输入法国,违者没收货物及运输工具,并处6000利弗尔罚金。【日陋”,舯此类严厉举措无疑挫伤了开展中国贸易的积极性。

18世纪。法国国内市场消化能力有限。而对海外殖民地的经营又施力不够。导致对华贸易总量受到销路口径的制约。规模无从扩展。从中国运回法国的货物中,以茶叶、生丝、瓷器为主,其中茶叶占三分之一甚至半数以上。但其市场每岁只消费其中一小部分,其余的则转销至欧洲其他国家。长期生活在澳门和广州的法国“领事”德吉涅(De Guignes)指出:“对华贸易只需要两、三艘七、八百吨的船只即可。采购更多的货物则会超出销路范围,法国市场无法消化。”m圳除了本国及欧洲有限的市场外,法国因海外扩张落后于它国,所占有的殖民地较少,仅限于新法兰西(今加拿大)、马达加斯加、马斯卡雷涅群岛以及塞内加尔、孟加拉和印度的几个贸易点。多余的货物无处倾销,因此对华贸易规模仅能够维持在其力所能及的水平。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华贸易与法国相当,但从下半叶开始,随着其海外扩张的不断成功,殖民市场也日益扩大,每年到华英船从十几艘逐渐增至几十艘。

其中部分船只将中国货物运回本土及欧洲用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其他的则运往各殖民地牟利。

更为严重的是,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尤其是英法势力的此消彼长和双方的直接冲突对法船赴华通商影响极大。对华贸易发端之后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巾,法国多次与英国爆发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拓展东印度及中国贸易的努力。这一时期。英国殖民势力高歌猛进。而将重心放在欧陆的法国在海外无力与之匹敌。其在亚洲的势力扩张始终受到对手的压制。英法交战期间,掳掠船只及货物的事情时有发生。

如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期间,1745年赴华贸易的“嘉森”号(Jason)、“土储”号(Dauphjn)和“海格力斯”号(He“ules)皆在邦加海峡被英国人掳掠。严重影响了法国对华贸易的正常开展,其后4年,没有船只到过中国。1756年英法七年战争爆发,当年即有赴华的”本地治里“号(P0ndich6ry)和”庞蒂埃弗“号(Penthi§vre)被俘,交战期间总共只有6艘法船抵华通商。战后才又恢复至每年三、四艘的水平。与此同时,在印度稳步建立起殖民地的英国在广州的贸易却迅速发展了起来。商船数量与年俱增。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期间,法国无暇东顾,英国人趁机取代了法国向佛兰德斯供应茶叶的地位。其后,欧洲局势不宁,英国为了预防远东贸易崩溃,加快了茶叶的采购。1786年赴华的48艘欧洲商船中,有29艘英国船,法国船仅见l艘。I目闹1793年英法再度在印度爆发冲突,英国人占据了法国在印度的本地治里贸易点,连接几年,法国无船到达巾国,法国派驻在广州管理对华贸易事务的”领事馆“也因经费中断而偃旗息鼓。拿破仑战争(1799一1815)期间,中国沿海完全看不到法国船只的踪影,广州贸易几为英国人独占。

三、公司垄断特权对中法贸易的影响。

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权利一直被1 664年组建的”法兰西东印度公司“及1719年继承其衣钵的”永久印度公司“所垄断。其间出现过的短暂存续的”儒尔丹公司“或经恩准使用”皇家“招牌开展活动的”中国公司“,不过是以一定的代价从东印度公司手巾换得其无暇顾及的对华贸易之特许状的私商。1769年”永久印度公司“贸易特权终止,其后lO余年间,散商经申请取得执照亦可赴华通商,不过,1785年财政总监卡隆组建的”东印度与巾国公司“又将对华贸易特权掌控在了手中。直到法国大革命后。东印度及中国贸易才正式对全体国民开放。由此真正实现了自由化。

可以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在’定程度上阻滞了对华贸易的自由开展。在法兰西东印度公司组建后的30余年间,尽管对华贸易特权空置一旁。但散商亦无权染指。当时的知名学者莫艾雷(And珀MorelIet)讥讽道:”尚有潜力无限的贸易无人问津,仅仅因为这是留待一家垄断公司专享的。“晰19直到其后公司债务问题严重化,股东资本缩水近半,再也无力负担远洋贸易开支,才开始考虑将在东印度各区域开展贸易的特权转让给散商。不过散商的自由度极其有限,不但要缴付一笔特权转让费,其贸易地点、内容、方式还要受到公司全方位的控制。1700年10月23日东印度公司与希望继续开展中国贸易的儒尔丹公司达成协议。后者应向东印度公司支付返法货物销售利润的5%。此外每年还要支付2.5万利弗尔。除非其船只失事或因战事无法派船赴华。网陋L嘞同时对停泊地、补给点和贸易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其船只往返途中皆不得在任何印度沿岸港口停靠,只能在好望角、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马约特岛、昂儒昂岛及马达加斯加岛停靠和补给。[6)Ⅱ”L*w一英艾雷认为这一规定太过苛刻。指责道:“中国公司的船只不得不连续航行八、九个月,中途不能在任何法国贸易点处停泊。这种作法既不讲人道,又无视同胞之情。”m-∞除了允许在广州和宁波两地开展贸易外。儒尔丹的船只不得在上述任何补给点进行贸易。包括以货易货、售卖或收购货物。此外,还对其沿途贸易情况及回程货物进行严格的监管。协议规定,东印度公司可派遣两名职员随船了解交易情况,费用由儒尔丹公司负担。船只必须从中国港口直接返回路易港并由东印度公司职员协助卸货,货物运往南特,存放在公司仓库中,公开销售时须有公司人员到场监督。

除上述与私商达成的临时性协议的诸项强制性规定外,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还受到了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如1726年2月22日枢密院令对其特权予以重申,禁止私人派船前往公司特许贸易区域经商,违者没收船只及船载货物,三分之二归公司。三分之一归检举人,另处罚金3000利弗尔。脚M耐同时,针对私自输入和售卖中国、印度与中东印花布、染色布、绉布等纺织品也制定了严格的法规,虽然带有保护本土纺织业的色彩,但也具有为公司消除竞争的意味。

1717年7月发布六条法令,规定如下:聚众五人及五人以上走私上述货物,判处三年苦役并处罚金;若武装走私,判处终身苦役。个人私自非武装挟带上述货物入境者,初犯处1500利弗尔罚金。若累犯,男犯枷示三日,女犯鞭刑,其后监禁=三年。若在商户之店铺和仓库发现上述物品,初犯处3000利弗尔罚金,情节严重者剥夺其经商资格,违禁品充公或焚毁。旧口“Ⅲ。渺”-真后此类法令日趋细密和完备,如1726年10月发布的相关法令总共二f二条,且刑罚更加严厉,甚至将死刑引入其中:聚众三人以F武装走私上述货物者,初犯判处三年苦役,另处300利弗尔罚金。累犯论死。聚众三人及三入以上武装走私上述货物者论死,财产充公。昀∞2“∞。9溅然,公司依托政府的扶植和相对雄厚的资本赴华通商,有利于贸易政策的持续性和购销市场的稳定性,但垄断特权的存在阻碍了对华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和束缚了商业活动的固有活力亦是不争的事实。

鸦片战争后,为了改变对华贸易的落后状况,法国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并r一手开辟了由越南河内通往云南边陲的红河商道。试图将中国西南诸省纳入其政治、经济势力的影响下。

小编为您准备的鸦片战争前法国对华贸易落后原因,希望可以帮到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