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分析

编辑:

2013-11-28

  3 扩大内需是长期任务
  当前形势要求我们把经济调整到以内需为主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轨道上来,主要依靠城市化和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带动。这应当是一个长期任务,而不应是权宜之计。出口当然不能放弃,但那种认为一两年内世界经济就会全面复苏,我们就可以恢复到过去那种靠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的想法,恐怕不仅是过分乐观的,也是危险的。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45%,到发达国家的70%~80%,至少还有30年的路要走,潜力很大。但过去10年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由45%迅速降低到35%,而且城市化的速度也在放慢。城市化率由1995~2005年期间的每年上升1.4个百分点,2006~2007年减缓至不到1个百分点,2008年进一步降至0.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我国经济存在明显的结构失衡。这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需要尽快进行调整。
  首先,为什么出现居民消费在GDP中比重持续下降?这一方面是劳动报酬相对比重下降,资本收益和其他非劳动收入相对比重上升,以及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居民的未来预期风险加大,因而导致强制性储蓄的结果。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住户调查数据,从1997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从18.9%提高到27.5%,同期农村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从22.6%微降至22.1%。加权平均计算,全国居民储蓄率从20.6%提高到26.0%,还是明显上升的趋势。考虑到近些年来城镇高收入居民的收入调查数据明显偏低,实际的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全国居民储蓄率上升幅度可能更大。

收入差距扩大,劳动报酬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这在过去一个短时期内并没有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反而由于保持了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成为加快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这也是一部分人反对改善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的一个理由。但是从宏观经济和长期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因为即便不从公平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劳动者收入伴随经济增长而相应增 长,经济就没有足够的需求支撑,增长就不可能长期持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