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发展战略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2000字:引才聚智

编辑:

2015-12-10

(2)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严重匮乏。全区1600家国有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只有4542人。截至目前,整个广西仅有1名院士,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注:2008年2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际瓦做客新华网演播室,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人才引进。]

(3)各行业高素质人才均相对缺乏。据广西统计局预测,2010年,经济区人才需求总量为115万人左右,2015年,将达到168万人左右。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产业、高技术、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产业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巨大的人才需求。[注:广西人事厅,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急需各类人才(表)。]

2 广西北部湾人才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北部湾经济区各市已针对人才培养与引进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防城港市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试行办法》、《钦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开发和管理暂行办法》、《北海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暂行办法》等,虽然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完善和落实了人才开发政策,为人才的引进、培养提供了依据,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没有出台一套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法律法规,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市场统一管理条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派遣管理办法》等,因此出台的人才开发政策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对政府、企业和人才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地方投资主体比较单一,缺乏引入社会组织或其他有影响的培养单位的相关政策。

(2)缺乏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北部湾经济区还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阻碍了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流动,因此,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壁垒,加快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进程,对迁移的劳动力在住房、社会保险、子女入学就业、户籍等方面给予平等的待遇,以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比较狭小。北部湾经济区重大科研课题和重点工程项目少,高校数量不多,高等教育发展比较滞后,人才培养与经济区发展需要很不适应。在北部湾经济区,仍有不少科研人员最苦恼的事不是搞研究,而是不得不跑项目、跑评审,不能专心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人才浪费现象还比较突出。

(4)人才的信息交流机制不合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旨在为泛北部湾合作创造基础,进一步拓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因此,建立中外人才交流培养机制是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强化人才培养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和社会资源的沟通联结作用。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几乎忽略了这一信息交流机制。

(5)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的管理使用和激励是聚集一流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的建设中对人才的激励却没有引起重视。使用拔尖人才没有按其所创造的科研成效、工作绩效给予物质重奖、精神激励、技术成果参股、工作绩效参股等;国际人才引进了国际资源,但没有按其引进的资源所取得的绩效指数给予技术参股、绩效参股、物质重奖等现象司空见惯。

(6)引才载体、聚才平台缺乏,对人才的吸纳和承载能力较弱,人才引进集聚功能不够强。据调研,受到体制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部分企事业都很难以较高的待遇吸引人才。如,防城港港务集团曾招聘船舶驾驶船长、大副、轮机长,要求受聘者所学的是航海技术、轮机管理等紧缺专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持有船舶驾驶上岗证。招聘要求较高但待遇不尽如人意,结果招聘情况不理想。[注:方慧玲,《北部湾开放开发人才是支撑 广西多措并举吸纳贤才》,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3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加快人才集聚的步伐。第一,应立足于对目前人才现状与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做好人才预测,考虑好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的前瞻性,力求所出台的政策能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的跨度,以免产生人才与发展不协调所造成的成本浪费和再次进行人才开发所需的一系列投入。第二,应拓宽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渠道,如建立有关北部湾人才政策的专门网站和论坛,鼓励大众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根据公众意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第三,采取开明的、完全开放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向海外招募高层次人才,把股权激励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采取灵活有效的办法扩大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吸纳能力。第四,可以研究制定高级人才进入事业单位可以不受编制限制的政策,加强集聚人才的载体建设。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发展战略论文2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经济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