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开启职高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编辑:sx_chengl

2016-05-31

这是一篇开启职高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和爱好,并形成深刻的印象,是需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艺术,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和需求层次的提高,随着职高学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及职高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人们对职高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职高语文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职高的语文教学经过不断改革,尚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突出表现为:大多数职高学生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能力不强。本文从职高语文教学中的主客体易位和情感运用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施主体客体易位的创新教学法

我们以往的教学,采取的是“先教后学”的模式,即由老师作主要的讲授,学生进行被动的接受。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差,教学效果不佳。此类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忽略了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这个原则,总是在一相情愿地往学生的嘴里塞知识。即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也很端正,听课、作业都较为认真,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简单的灌输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职高学习的主体客体易位,把教学的主体还位给学生,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求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所以传统教学中以讲代赏、以讲代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现代教学需求,它剥夺了学生亲身品味、探究阅读作品的权利和机会。

在笔者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证明,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除了课堂外还有了许多新途径。单一的方法、陈旧的传统讲课式教学已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例如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笔者放手让学生唱主角,收到了良好效果。方法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讲述自己家乡的美景。目的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说话的能力、概括的能力、剪裁的能力,从而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学生们争着表达自己的见解,气氛异常热烈,之后要求学生联系家乡写出家乡的特有景色和故事。根据学生的写作的家乡美景作文,我又把其中好的范文在课堂上由他们本人朗读,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整个课堂洋溢着欢声笑语。

诵读也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读到得意处,自然悟真谛。通过反复诵读,仔细体会,才能领悟到语言的美妙以及遗词造句的技巧。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又要设计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某些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对作品的感悟。为此,构建互动课堂,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就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互动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能体现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笔者在教学当中因势利导,有计划地选取课文和课外的优美的诗歌和散文,组织了全体学生广泛参与的配乐诗歌散文朗诵,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角,朗诵的形式有个人独立朗诵、男女学生双人分段朗诵、学生自由选择伙伴朗诵,不仅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熏陶感染学生,并因势利导,展开热烈讨论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它通过多种媒体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在学习我国著名音乐家陈钢《音乐就在你心中》这篇激情洋溢的文章时,笔者讲解并播放了他的著名小提琴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让学生在凝重沉郁、如泣如诉、悱恻凄婉的旋律中感受音乐的强大魅力和感染力。在讲述《中国的牛》和《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这两篇课文时,我适时让学生在课堂中观看了著名的奥斯卡获奖电影《阿甘正传》,观看后又展开热烈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兴趣,从始至终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发言踊跃,学习积极性很高。通过讨论,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学习的态度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总之,这种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更易把学生带到那种特定的氛围中去,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发挥感情效用 ,锻造情感学习的新空间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美学家梁启超先生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要使学生对语文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发挥情感的效用,才能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呢?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将来要负担起奉献社会和供养自己责任的社会个体——人,不但尊重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的价值体现方式,而且尊重他们的情感。学习不应成为他们的负担,学习对他们来说,应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氛围应该是愉悦的。笔者觉得,在语文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真善美与假恶丑,这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职高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教师对他们主观情感的冷落使得他们已经快成为当代应试教育的一个附属品。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呼唤学生个体情感的阵地。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培养人文素质和情感,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就必须积极创造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首先,应鼓励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让学生享受到被关注和信任的幸福。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强,大脑思维就活跃,容易产生灵感和创造力;反之,缺乏自信,大脑活动就 受抑制,很难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学生时刻告诫自己“我一定行”“我一定能赢”,以十足的信心去制定学习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实现它而奋发学习。这样的鼓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被关注、被信任的幸福。因此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训练都要做到信任每个学生的能力。

其次,陶冶净化学生心灵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语文教学不但可以传授给他们文学知识,更能够通过一篇篇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感人的文章感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应运用语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陶冶净化学生心灵,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文所包含的感情教育因素,适当发挥,适时引导,会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笔者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立足培养学生自身的责任心和感恩心入手,从他们父母的辛勤劳作和讲述亲情重要,旨在建立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让语文课多一些情感,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感悟与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去感悟作品、感受真知,这才是培养学生具有真正自学能力的根本途径。

四、丰富课堂提问,展现提问的新天地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际看,课堂提问在多数情况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根子仍在课堂提问本身的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其一,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深度,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作者是谁”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厌倦,思维也得不到训练。其二,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其三,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启而不发。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必然回答不上。其四,提问缺乏广度,提问的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其五,提问没有时效性,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训练思维能力了。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返回起点审视:课堂提问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提问?课堂提问应该能够激起学生的疑惑和好奇,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问。尤其是对职业高中的学生,更要从他们基础普遍较差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提问。

在对每篇课文的讲授之前,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在课文的导入上作文章,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职高语文《中国的牛》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中国的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中华民族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从中国的牛可以看出什么?当学生理解了中国的牛和外国的牛的对比差异,也就把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提问要提倡全面性 ,如运用比较提问、逆向提问、想象力提问。同时,提问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倡一题多解提问、联系生活提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提问必须结合教学实际,要问得其人、问得其所。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让多样化、趣味化的提问取代单一、枯躁的提问,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五、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学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教材、学生和教师。教材的重点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是实施目标的前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个性也是确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相同教材,同样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来教,其教学效果不一样,这是教师的条件使然。所以语文教学的效果主要来自于教师这个重要的因素。为此要求职高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丰富的知识内涵、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亲和力。

任何人都有追求进步的愿望,职高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更会对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的教师产生崇拜心理,这是一个拉近师生距离的绝好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强化个人素质,用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同时,由于职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以往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心理、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的个体差异性比校大,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需老师去了解学生,学会做学生的朋友。职中生需要的是表扬和鼓励,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表扬,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笔者除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找学生谈心外,还通过学生的作文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学生的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和学生们成了朋友,他们仿佛是在向我娓娓倾诉心里的话,每篇作文上我都会批上评语,或是开导或是对于他们遇到的困惑予以帮助或是予以写作上的指导,逐渐我的学生都喜欢上我,愿意上我的课,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了。

总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和爱好,并形成深刻的印象,是需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艺术,虽然职中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只要我们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会有收获。作为一名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普通教师,我衷心希望早日走出传统教育,形成职教特色。

网友们,开启职高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祝大家能够获得有用的知识。

相关推荐:

职业教育论文8000字:学教互动  

9000字职业教育论文:中美法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