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编辑:sx_zhangjh

2014-05-23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

一、挖掘德育资源

1.准确。一般情况下,语文课本中的育人点是比较明确的,但教师在把握上有时会出现偏差。就课文而言,其育人点是与内容相呼应的,对此,在凭借语文课本落实德育时要有针对性。如教师可以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后一课》等课文整合起来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优秀教师,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分析、讨论,学生很快会发现他们都有一颗爱心,教学认真,公正慈爱。再通过具体课文的感知和分析,认识和学习“教师”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人格,进而促发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同时,课本中双喜、阿发等的淳朴无私、少年闰土的活泼可爱、小弗朗士的成熟懂事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氛围,适时点拨,使这些少年的可爱形象和思想品格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从而对他们养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适度。年代久远,社会背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内容,学生比较生疏,而蕴涵于课文内容之中的德育资源,学生感悟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此,教师钻研教材时,既要结合学生生活说实际,又要联系目前的社会实际,从而有的放矢而又适度地落实德育任务。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前途,为了民族的昌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情怀,并通过点拨、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为祖国富强、民族兴盛而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另外,还不能忘了那些把别人的祖国当作自己的祖国的国际主义战士,诸如志愿军(《谁是最可爱的人》)、白求恩(《纪念白求恩》)等等。

3.变通。新时代赋予了传统课文新的德育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文中的育人点要灵活把握,变通处理。如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奇妙的同时,将其与保护自然环境相联系。学习《跳水》时,学生从船长身上所得的是:遇事沉着冷静;从孩子身上明白:人要有自信心,但不能逞强。只此一变,学生就多角度、多层次地有了“自己的见解”。

二、明确德育主体

钻研教材,挖掘德育资源,只是解决了德育内容,而德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他们乐意接受,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实效。教师在找准课文的育人点后,就要摸准学生。1.初读反馈。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明确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缺憾,找准育人的突破口。初读《狱中联欢》,学生说道:“通过读课文使我们了解到革命前辈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让我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继承先辈的遗志,为国家作贡献。”2.质疑反馈。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有时间给学生质疑,因为学生质疑处,正是教学重点所在。教学《詹天佑》时,初读后学生质疑道:“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课文第一句为什么还加上了‘爱国’二字呢?”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解疑: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悔,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所以加上“爱国”二字。学生也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德育也就得以潜移默化地进行了。

三、灵活的德育形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德育内容不是系统的,育人点不是明确昭示,而是分散地隐含于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切不可生硬说教、机械灌输,否则会失去语文的特点,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1.加强品读。品就是认真地咀嚼、细致地琢磨。利用品读,就是要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进而受到感染。品读《桂林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品读《只有一个地球》,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品读是课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最常用的形式,要多用而且善用。

2.创设情境。情境,即具体的情形。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去感受、体验,从而落实德育。学习《草原》一文第一段时,教师轻声细语地导入:“天底下,一片碧绿。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用线条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教师让学生闭目思景,真是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3.展开想象。想象是指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想象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与扩展,又是对课文主旨的深化与升华。在读书中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落实德育。学过《新型玻璃》时,在学生感受到“新型玻璃”的新颖独特、用途广泛后,我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在想象中,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感受到新世纪对人才的渴求,激发起努力学习的情感。这样,德育任务落实到位而得体。

4.丰富内容。与一篇课文相关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联系生活,参与学习,使其在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材料的同时,有所感悟,落实德育。如在学习《一夜的工作》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材料,并将其融于对课文的理解之中,或铺垫烘托、或互为作用、或引向深入,使学生对周总理工作劳苦而生活俭朴这一品质感受更深。

四、树立德育榜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学中,教师的身教在德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整洁的衣着、漂亮的板书、朗朗的范读、生动的语言、广博的知识……无不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所钟爱的教育工作中去,以自己的身教影响学生、感受学生,取得德育的高效。总之,在传统德育教育的诸多弊端已经显现的时候,在素质教育已备受推崇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关注自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为他们拓展出一片精神家园。

相关推荐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