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乡镇中学生学习化学心理的研究分析

编辑:

2013-12-05

(二)现实意义:

这个研究课题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十五”课题中特别突出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成功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通过研究,改变过去旧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训练,到主动的探索,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多元评价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兴趣中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1.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这种了解学生心理为依托,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研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以下发展:

(1)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2)养成探究问题,执着追求的习惯;

(3)消除学习心理障碍,使学习行之有效。

(4)培养创新精神。

2.促进教师的成长

通过参与教科研,使实施者本人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发展与提高。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所以教师要通过参与教科研,提高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会发挥出更大的潜能,从而获得成功。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初三开学一段时间,根据对中学生学习实际所做的了解,参考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著,编写了一份问卷。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中的一些基本心理问题;第二部分是学习的行为习惯;第三部分是学习的一些心理习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把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存在积极性心理和学习障碍及消极性心理。积极性心理:对化学实验感兴趣,有好奇心理、实用心理、模仿心理等。消极心理: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也存在着学生潜在的、妨碍实验教学效果的恐惧心理、难于自控的紧张心理、焦虑心理、厌学心理等等。

(二)学生学习心理应对的策略

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我们对积极心理采取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因素,对消极心理采取克服、抑制、疏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措施,效果良好。

1.好奇心理——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特别容易被新异,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是学生质疑之源。在教学中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好奇心理。抓住这一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其学习兴趣,更要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讲盐的性质“金属与盐发生反应的条件”时,我们增加实验了钠与水、钠与硫酸铜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钠放入水中会有何现象?把钠投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面对一系列声、色、形并举的反应现象,学生感到惊奇不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我们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引导分析,揭示产生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其后向学生提出: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会产生哪些现象?钠能否把铜置换出来?在学生分析,预测后,再做演示实验,验证其思维方法的正确性。再如: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我们要求学生用日常生活中可乐罐、矿泉水瓶等材料设计出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的制取装置。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