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试论

编辑:

2014-05-19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是唯一的途径,要真正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适用型人才,存在的困难还比较多,压力还比较大。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在本文中提出了以下策略:

1.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大学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大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发展。获得知识的目标是基础,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是最终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反对任何把人放在次要地位的教育。所以,高等教育应该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2.重视教学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相应的课程,可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的教育培养模式,课程内容要准确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及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维的“大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首先,学校要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打破原先分散的按课程或专业设置实验室和教研室管理实验室的模式。其次,实践教学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相结合。再次,学校提倡实施开放式、自主式实践教学方式,注重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和谐的人,除了要有安身立命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综合的职业素质作为支撑。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其次,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中,重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等课程的开设。再次,大学生以自我修炼促使职业素质提高。最后,利用社会资源如校企合作、企业家讲座、社会培训等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

5.树立科教融合的新理念,以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自洪堡(Wilhe Imvon Humboldt ) 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以来,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便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首先,学校要根据自身的软硬件进行合理的定位。学校进行合理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学校的条件不一样,因而教学与科研的实力也有所不同。其次,明确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虽然科研与教学是大学的两项重要职能,但是应该将两者的落脚点落实到人才培养上,这样才能够消解科研与教学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再次,政府要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

三、结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