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企业战略论文

关于城镇化战略与经济转型

编辑:

2016-08-29

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哲学的贫困》中就曾经写道“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加快城镇化建设,调整城乡关系,统筹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不应局限于“大城市战略、中等城市战略和小城市战略”的争论,而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循序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建制镇适当集中,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城市。健全完善大城市,促进人口适当集中,应该成为新时期中国城镇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虽然疆土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发展大城市意义重大。在中国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中,应适当加快大城市的发展。中外城市发展史证明,大城市有着难以替代的规模效益、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大城市、特大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除了有比中小城市高得多的经济效益外,大城市的高度发展,既是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及其质量的需要。此外,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也要求我们必须将大城市,特别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带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通过这种高效率的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布局模式,在大幅度提高我国经济运行和产业布局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创新活动。实践证明,同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就业潜力巨大、容纳农民的成本相对较低、比小城镇节约土地,在资金、人才、信息、交通、市场、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是大城市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超前增长的主要原因。二是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起到联系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中小城市点多面广,承上启下,联系广泛,规模适中,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具有一定规模,在住房、交通等方面不像大城市那么紧张,生产力水平及文化科技基础又比小城镇优越。因此,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对缓解大城市人口承载压力及促进小城镇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城市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中小城市处于城市规模结构金字塔的中部,上联大城市,下联小城镇,人口、经济、空间三者之间的矛盾比较少,是县域及县域以上的区域中心,具有大城市和小城镇不可替代的功能。中小城市不仅在数量上占我国城市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也成为吸纳城镇人口的主体;中小城市能够实现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已形成所在区域的工商业中心;中小城市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向地;中小城市是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中小城市存在要素集聚能力较弱、建设资金相对短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监管不力等特点,在现阶段需要加强监控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使中小城市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加快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城镇与其腹地以及其它相关的城镇、乡村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城镇化的研究不能仅及于城镇本身,而必须关注城镇所在的区域的社会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城镇化只以大城市和乡村为基本分单位的现象,从而使城镇化发展及其效能上升到区域社会发展的高度。城镇集聚效应不仅在于城镇的规模,更重要的在于城镇的区域联系。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市集聚和扩散的双向运动即推动了大城市地域的迅速扩张,与周围小城镇连成一体,形成所谓大都市区。六十年代以后,美国又出现了大都市连绵区(或称为巨大都市带),并且在欧洲和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这一规律性的现象。虽然美国在七十年代出现了大都市区域化低潮,但是大都市区域化依然是二十世纪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大都市区域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具有借鉴意义。但由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交通现状、城市现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此必须采取区域性发展战略,对三大经济带采取不同的城镇化对策。东部地区应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重点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同时以大城市为依托走扩展型城镇化道路。加强中心城市的改造与扩展,建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环渤海湾城市群;中部地区应以大力发展中等城市为目标,走集中与分散并举型的城镇化道路。重点改造和发展省会城市和省级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经济实力,真正起到区域中心的作用;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城镇化水平低,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显不足,在资金、人才、技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走集中型城镇发展道路,选择一些基础好、交通便利的城市,集中投资、集中建设,使其成为当地新的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城市化与现代化。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国城镇化的目标。

以上就是关于城镇化战略与经济转型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论开放型经济下我国商贸战略新布局构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