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企业研究论文

关于物流标准化问题

编辑:sx_chenl

2016-09-23

本文讲述了关于物流标准化问题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1 物流标准化的含义

物流标准化——一个事关中国物流是发展、是停滞抑或是落后的核心内容。那么,什么是物流标准化,中国物流能不能实现标准化,我们需要什么物流标准化?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了人们对物流标准化的探讨与研究。

物流标准化是按照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各类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并形成全国乃至国际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的活动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系统的各类固定设施、移动设备、专用工具的技术标准;物流过程各个环节内部及之间的工作标准;物流系统各类技术标准之间、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之间的配合要求,以及物流系统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要求。[1]

1 物流标准化是有条件的

物流标准化与其他标准化一样,不仅是一项制定规则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或状态。如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流程自动化,农业产业化等,都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已经形成、正在形成或将要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一个“化”字,反映了某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活动所处的普遍状态。所以,标准化往往意味着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普遍采用的各种标准作为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组织和技术措施。

标准化现象的形成要有两个基本的支持条件:一是要有统一的规定——标准;二是所规定的标准要被普遍的采用——实施。统一规定是实现标准化的必要前提,而普遍采用则是实现标准化的充分保证。当然,统一的规定和普遍的采用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是有条件、有范围,或者是有时效的。如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海运集装箱标准、铁路集装箱标准;中俄铁路过货要换车架,火车跨铁路局运营要换车头等等。必须指出,如果缺乏采用标准的制度环境,颁布的标准再多也不会有经济活动的标准化状态。

实际上,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制定(通过协商)、发布(通过规定的程序)和实施(通过检验)标准的发展过程。否则标准和标准化就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和范围内成为“绝对真理”,成为禁锢管理思维和扼杀产业创新的教条。比如,国际集装箱标准自1978年以来基本冻结,但实际货运需要更大规格的集装箱,所以出现了非标准的45尺和48尺等长大集装箱。在物流服务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现有产品的包装标准与实际物流运作高效化要求相冲突的情况。因此,怎样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标准化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2 物流标准为谁而定

技术标准是用来约束产品的,在制造业,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对产品的规范以及对这类规范的延伸来约束企业和人的行为,如某某岗位职责,某某行为准则,某某操作规程等。那么,物流标准是用来约束谁的呢?如果没有明确的约束对象,所谓统一的规定和普遍的实施就会成为无的放矢。

众所周知,物流服务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一系列的物与人(货物与货主,货物与第三方物流等)、物与物(货物与运载工具,货物与储存设施等)、人与人(发货人与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与发货人的客户,第三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等)、物与环境(易燃、易爆、有毒、放射等)和人与环境(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产业政策,发货人和与经济和贸易环境等)的密切互动。

无论是运动中的货物及其包装,还是参与物流服务的设备、设施和工具,其性能和规格首先是由它自身的功能、安全和寿命等技术经济参数决定的。如果由于制定物流标准而在实际上形成对发货人改变产品的外形尺寸的要求;或者要求有关设备、设施和工具的制造商改变其现有产品的性能和规格参数,那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在运输车辆的配置方面,物流产业能够做也是应该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和服务要求制定有关车辆设备的选型标准,对参与物流运作的车辆特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出统一的规定,而不是去制定车辆本身的技术经济参数标准,更不可能去制定车辆行驶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标准。

显然,我们不可能将物流标准的对象不加限制地扩大。既不可能对所有参与物流服务互动的主体和客体做出统一的规定,要求他们按照统一的物流标准设计产品和参与物流运作;也不可能针对不同的主体和客体分别规定参与物流互动的条件和行为规范;更不可能要求发货人为了购买物流服务而要改变自己的产品和行为标准来适应所谓物流的标准。

1.3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业已建立了一批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如《中国物流标准化体系规范》;同时《物流术语》、《商品条码》、《物流单元格条码》等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已投入实施。这些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我国当前物流业发展中的基本概念、促进物流业迅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实质性问题还远未接触。而如今的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越来越强烈的对产品多样化和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以往工业标准化状态在社会经济发展更高层次上的挑战和反叛。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类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不一,限制多式联运的开展。海运集装箱与铁路集装箱和空运集装箱的“标准不统一”,造成多式联运过程中的多次拆装箱,因此造成货运成本增加。海运中集装箱主要以40'×8'×8'和20'×8'×8'两种箱型为主,而铁路运输有其自有的一套集装箱标准,使得海铁联运必须经过再次拆箱、装箱后才能实现,造成了多次的包装成本以及储存费用。这种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的不兼容性影响了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降低物流效率,限制成本的节约空间。

第二、 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我国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目前在国内各物流企业中有以欧洲标准0.8×1.2m为蓝本,有的以日本的1.1×1.1m为标准,在烟草行业普遍使用的是1.3 x 1.0m的托盘,更有甚者以自己定义为准。严重影响了货物在运输、仓储、搬运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物流配送系统的协调运作。

第三、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间的缺口严重影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载荷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第四、 已有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障碍。由于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条块分割的影响,物流标准化工作被人为地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推广工作更是困难。比如条形码标准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集装箱标准技术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设计;托盘技术有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这样以来,要使不同部门的标准达成统一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

当然,问题不仅仅只是这些,重要的是如何以此来制定和改善物流的标准。经济形态的转型意味着我们要用新的标准来代替老的标准,要用更高级的规则来取代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较低级的规则,要在更细分的市场上来统一标准,包括对原有的标准体系进行重新分级、升级。可以说,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全面的标准化创新的压力。

2 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我国物流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为了规范物流市场和企业、有效地管理和引导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促进我国物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物流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2.1 物流标准化的目的

2.1.1 用物流标准来控制物流过程

物流管理的目的是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并让客户满意,所以制定物流标准的目的首先就是规范和控制物流服务过程。过程的规范、可见和可控是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次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可靠性。普遍地采用标准化技术来运作还有利于物流企业服务知识积累和专项技能的提高。

2.1.2 用物流标准来整合物流过程中的“不标准”

物流企业是通过功能整合来为客户服务的。不仅包括对客户物流功能的整合,对众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功能整合,而且也包括对客户的不同标准的设备和设施的整合,以及对客户的不同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做液体化工物流的企业会专门备有各种制式、各种口径的转换接头,以便适应不同客户不同标准的设备对接的要求。被称为“穷人的EDI”的可变换置标语言(XML)就是为低成本的集成不同标准的管理软件系统,并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传输而开发应用的语言标准。实际上,集装箱运输技术的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通过简单的包装把“不标准”的,即各种形状规格的货物,通过“归一化”的拼装箱处理,变成标准的运输单元,从而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托盘的功能也是如此。

合规性服务是物流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国际物流服务中,物流企业要对发货人的单证甚至是贸易本身进行合规性检查,看有关的报关单证是否符合海关和商检的要求,所从事的贸易是否符合所在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和进口国的进口管制政策。还可能要为出口商提供贸易伙伴所在国的关税条件,贸易政策和惯例,货运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和安全环境等咨询服务,甚至要帮助客户计算货物出口后的“落地价”。显然,物流服务必须遵从有关的贸易和海关管制标准来运作,必须顺应货运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提前做出安排。

物流企业的使命就是要通过服务为客户提供物流运作的无缝连接,要用物流标准来整合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各种“不标准”。目前流行的所谓“一站式”物流服务就是由牵头的物流服务供应商(Lead Logistics Provider)用流程标准来整合其他3PL和货主企业设备、系统和服务的非常典型的物流标准化安排。物流企业应该是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协助者,而不是去干“削足适履”的事情。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客户的供应链系统从产品的规格,到物流运作的设备硬件,再到物流管理的技术软件等都采用同一个标准体系,或者说在一定的产业链的范围内供应链成员企业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安排实现了物流运作的无缝连接——把产业链变成了跨企业、跨地区边界的自动化流水线,那么,常识告诉我们,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空间将被大大地压缩,甚至有可能危及物流企业的生存。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应当由未来学家回答。1.3 用物流标准来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来说实际上是行业管理的手段和市场准入的门槛,以及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进而有利于培育物流服务市场和物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企业来说,实际上是服务技能的模块化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化。这有利于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接口,有利于客户服务的专业化定位,有利于对客户需求的变化作出有效的快速响应,有利于实际物流成本的核算,也有利于确立物流企业的市场形象,更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