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法学论文 > 法史学论文

简析遏制过劳死现象的思考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4-11-20

近几年来,我国“过劳”及“过劳死”案例多见诸于新闻媒体,本文选取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视角,就“过劳死”现象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以下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简析遏制过劳死现象的思考

一、“过劳死”现象——超时劳动在我国的严重现状透视

如今现实生活中,各种违法的加班加点、超时劳动的现象在我国企业中已经日趋严重。曾经一项对天津劳动者工作现状的调查表明:8小时工作制已经离职场越来越远,能够按时下班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奢望,加班加点已经成为职场的“潜规则”。该调查还显示,每天工作8小时或者不足8小时、工作比较轻松的劳动者仅占24.41%,而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占75.59%,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劳动者超过30%,这一人群感觉工作非常累,他们是在咬牙坚持。在这当中更有8%的人每天工作超过了12小时,他们感觉已经坚持不住了。

此外,企业变相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实行计件工时制的中小企业,把劳动定额定得很高,即使是熟练工人也难以在8小时内完成劳动定额,劳动者只好被迫“自愿”接受较长时间的加班;有的公司以完成订单为借口,强令劳动者每天工作14至15个小时;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甚至把加班加点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将加班加点与员工的工资待遇、职务升迁、续签劳动合同等挂起钩来,把员工超时劳动作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获得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手段之一。

超时劳动泛滥的极端表现为劳动者的“过劳死”, 而“过劳死”现象在我国职场近几年已经屡见不鲜。2006年,25岁的华为公司员工胡新宇因肺炎转为脑膜炎于5月28日不治身亡,据知情人士透露,他是长期连续加班累垮的;同年5月30日,广州海珠区年仅35岁的女工甘红英在企业连续加班后猝死,在她离开这个世界的前四天,工作时间达54小时25分钟,累计加班25小时,每天工作长达14小时;还有发生在2010年上半年的富士康公司“13连跳”事件,其后面也有挥之不去的超时工作的阴影。这些事件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我国目前企业违法加班加点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对劳动者个人、对企业、对整个社会都带来极大的危害:

首先,超时劳动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种剥夺。一方面,超时劳动特别是“过劳死”这种极端表现直接剥夺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对劳动者基本侵犯;另一方面,从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看,超时劳动可谓是“就业杀手”,它抑制了社会就业的扩大,从而剥夺了一些劳动者的就业权。

其次,超时劳动的肆意横行不利于企业素质的提升和后续发展。超时劳动可以让企业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来看企业会对低廉劳动力成本产生严重依赖,而不会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等方面下工夫,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还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频发。

最后,超时劳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它增加了社会成本,还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超时劳动以至于“过劳死”,是一种对劳动力资源的掠夺性使用方式,既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也透支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此外,超时劳动还增加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对立,加剧劳资矛盾,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标签:法史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