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新时期文学

编辑:sx_wangha

2017-01-20

“反思文学”是针对“伤痕文学”而言的文学现象。它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详情请看新时期文学信息:

(一)伤痕小说

“伤痕小说”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最先出现的,以揭露、控诉“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人民深刻伤痕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小说通过描写两个表面上好坏分明。实质上都被极“左“思想扭曲而畸形的中学生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极“左“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发出了“救救被坑害的孩子”的呼唤。

1978年8月,《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从母女感情亦即中国人注重的伦理情感人手.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给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累累伤痕。、“伤痕文学”或“伤痕小说”便由此得来。

当时,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伤痕小说”的代表作有:李陀的《愿你听到这之歌》,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等。

刘心武(1942一),四川成都人。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引起轰动,走上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卢新华(1954一),江苏如皋人。中学毕业后赴农村插队务农,1972年应征人伍,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8年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因发表《伤痕》而一举成名。

(二)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针对“伤痕文学”而言的文学现象。它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的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烈的理性色彩。

“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主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人生》,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谌容的《人到中年》,王蒙的《布礼》和《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今夜有暴风雪》,方之的《内奸》,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等。

高晓声(1928--1999),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梁晓声(1949一),祖籍山东荣成市,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短篇小说集《年轮》、《浮城》等,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梁晓声的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

王蒙(1934一),祖籍河北沧州,当代作家,着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四部”(《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等,有多部作品获奖,被译成英、俄、日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古华(1942一),湖南嘉禾县人,现代小作家。古华的作品以描写湘地风情见长,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呼啸》、《芙蓉镇》;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礼俗》、《姐姐寨》、《浮屠岭》、《贞女》等。

标签:教师资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