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能力第一章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梳理

编辑:

1970-01-01

五、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概念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二)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三)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的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即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2.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过程模式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它不预先指定目标,而是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然后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

3.情境模式

情境模式被视为既能包含目标模式,又能包含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灵活的、适应性较强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论。

情境模式典型的可操作性程序包括情境分析,目标表述,制定教学方案,阐明和实施,检查、反馈、评价和改进五个步骤。

六、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涵义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二)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泰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行为,评价就是要衡量学生行为实际发生变化的程度。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在他看来,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斯克里文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当前,我国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轮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如下:

(一)基本理念

第一,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第二,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实。

第三,内容联系观,即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第四,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五,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第六,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二)核心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A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考生朋友可以参考小学教师资格教育能力第一章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自身备考情况,积极进行备考,争取通过考试。

相关推荐: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能力考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详解 

标签:教师资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