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招标师考试《案例分析》辅导资料(2)

2014-12-10 16:31:10 字体放大:  

本文导航

1、首页2、问题

2015年招标师考试《案例分析》辅导资料(2)

某法院对某招投标纠纷案判决(案例5.6)

[背景] 某建设工程招投标纠纷一案,法院经审理查明,市办公室于2005年5月16日委托A公司对市委闲置土地进行定向商品住宅开发,建商住楼65套,总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A公司接受委托后,于同年7月16日委托B公司对该工程施工进行招标。同日,B公司向C公司、D公司、E公司发出了投标邀请书及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载明:建设地点在市八一路6号,建设规模为10400平方米,发包方式为总价包干,投标保证金35万元,现场踏勘及投标预备会于2005年7月20日上午9:00时召开,投标截止及开标时间为2005年8月6日上午9:30分,……等。7月20日,B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三个投标人的资信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确认,书面通知三个投标人更改最高限价,电话通知D公司加盖原中标工程执行情况的证明公章。8月6日上午9:30分前,三个投标人均递交了投标文件,开标会议按时举行。

上午10时许,B公司对三投标人的资信情况进行确认并公布:C公司为29.26分,D公司为31.61分,E公司为32.84分。上午11时许,评标委员会认定D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中,某个资信证明文件上仅有个人签字,未盖单位公章,应为无效。对其资信状况得分予以扣减,将D公司的资信得分由31.61分更改为30.55分。评标结束后,B公司宣布:C公司最后得分78.62分,D公司最后得分78.12分,E公司最后得分77.86分。C公司为中标人。

当日下午,D公司向市招标办投诉。市招标办于同月16日作出市建招[2005]19号《行政处理书》,确认B公司组织的招标投标活动程序合法。D公司于收到《行政处理书》当日向地区招标办提出投诉。地区招标办于9月6日作出地建招标发[2006]8号《行政处理书》,维持了市招标办意见。D公司于9月6日、收到地区招标办《行政处理书》当日,向省招标办提出复审申请。9月6日,A公司与C公司经反复商讨,抢在复审决定下达之前,由A公司向C公司发出了中标通知书,市招标办未在该中标通知书上签章。9月24日,省招标办作出省建招发[2005]26号《行政处理决定》,将地区招标办地建招标发[2006]8号《行政处理书》撤销,认定D公司在市委商住楼工程投标中资信分有效。

法院认为:

(1)C公司与A公司、B公司在市商住楼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中所形成的招标投标关系,属民事活动范畴,应受我国民法通则、招标投标法、建设部及省建设厅、省监察厅制定的相关政策文件调整;

(2)C公司所持中标通知书未经市招标办核准签章,不符合建设部建监[1996]577号文第十五条规定,不产生法律效力;

(3)省招标办是省建设厅依据国务院、省人民政府的相关文件设立的对全省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进行行政监督的职能部门,其作出的关于市商住楼工程招标问题的处理决定,符合省建设厅、省监察厅建招发2000]0241号《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异议或投诉管理办法》(下称投诉法)的规定,但不能因此确认D公司为中标人;A公司及B公司应依据该决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重新确定中标人;

(4)C公司关于确认中标通知书有效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基于此,C公司以未产生法律效力的中标通知书提出的由A公司双倍返还保证金和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亦不能成立。

判决结果: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C公司的诉讼请求。本案案件受理费11860元,由原告C公司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