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免费师范生免试读硕利弊

2012-09-20 17:22:22 字体放大:  

近日免费师范生免试读硕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

关于这则新闻,坊间有两种解释。一是提高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吸引力,尤其是从教吸引力,毕竟免试在职考研,在考研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还是难得的机会;二是旨在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培养新一代的农村教育家

从后一种解释看出,是鼓舞人心的,但更多的人则认为,提高从教吸引力,是免费师范生免试读硕更现实的目标——根据教育部的政策,“免费师范生只要是在学校期间取得优异成绩,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并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的,就可提出申请。但如果在学校以及工作期间表现不好的,可能失去这一深造机会”,无疑把免试读硕作为“表现好”的奖励。

若是这样的“目标”,可能带来三方面问题。其一,教育在职硕士的招生,不是依据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依据学生对免费师范生以及教学工作的“态度”,而“态度”的评价极具主观性。“好态度+免试”这样的招生录取规则,可能造成听领导话的,就可获得免试读硕的机会,不听领导话的,就没有读硕机会。那么,农村教育不会有教育家,只会有听话的教书匠。

其二,由于面向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在职硕士单列计划,这可能让这一单列的教育硕士打上“免费免试”的标签而贬值。从免费师范生招生以来,这一群体就受到“特别”关注,虽然他们的入校分数不低(有的甚至比第一批录取还高),但被认为享受了录取优惠;虽然有不少同学是由于从教理想才选择免费师范生,但这一政策被认为是针对贫困家庭、贫困学生的特别政策;虽然不少同学上学之后十分努力学习,但由于事先签有就业协议,免费师范生被认为学习动力不足。现在,免费师范生再“免试”读硕,其含金量有可能被类比为参加研究生培训班这样的水平。

其三,从教一学期之后,就攻读教育硕士,这个时间是不是短了一些?免费师范生到农村、基层任教,必然需要一个熟悉农村教育环境的过程,而如果一个学期之后就在职读硕,他们的心思能集中在农村教育上吗?虽然教育部门为他们的在职读硕,设计了远程教育加集中授课的学习方式,但一边要熟悉农村教育,一边要读专业硕士,很有可能顾此失彼。

如若是这一解释,免费师范生免试读硕,在时间考虑上,应注意真正将专业硕士学习与农村教育实践充分结合,另外,也有必要建立透明、依照教育硕士培养要求而设定的选拔机制,这样,才不会出现免费师范生“在农村安心呆三年就混出个硕士”这样既令免费师范生尴尬,又使教育硕士尴尬的现象。才能有助于免费师范生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又保障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