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学管理 > MBA/EMBA > EMBA

商界“极地包船之旅” EMBA传入中国是否“变味”

2010-11-23 16:33:0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体放大:  

今天(23日)上百位被称为商界精英的船员们将开启中国历史上首次“极地包船之旅”。旅程始于广州,行程17天,船员汇聚了北大、清华、中欧、长江、中山大学等国内顶级商学院的EMBA精英,他们的目的地是遥远的南极!

尽管旅程让人羡慕不已,尽管船员并非全部是EMBA教授或者在读学员,但是不少人依然联想到了EMBA的种种烧钱行为。有人质疑:“和企鹅近距离接触”究竟和商业学习有何关联?小小课堂为什么放不下EMBA的书桌?

本次活动由中大EMBA联合会、中大PE联盟、北大MBA校友会等主办,广州心友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心友汇市场部总监李小姐向我们介绍了本次活动。

李小姐:这次包船是精心挑选的,是目前为止行驶在南北极最豪华的六星级游轮,餐饮非常丰富,有意大利美食和法式西餐,还配有健身房、网吧、图书阅览室、游泳池,还有泡温泉的地方。

每天会至少安排一到两次登陆,一种登陆以欣赏风景为主,去看雪地、看雪山、看企鹅,还有一种登陆是去了解南极科考,了解关于环保的东西。我们是想打造后EMBA时代,把EMBA里面的精英抽出来进行再聚会,进行非常亲密的交流,很多灵感能迸发出来。

由于大部分船员身上都贴着商学院EMBA的标签,这次南极之旅也被看作是“17天日日夜夜相熟相知的移动EMBA课堂”,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近来中国EMBA教育的种种怪象。EMBA直译为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实质是一种具有学位的在职培训。

事实上, 中国的EMBA教育一亮相,便穿上了一件“贵族”的外衣,看看各校开出的价码,着实让普通老百姓咂舌:北大380000元,清华420000,中欧398000,长江商学院2011年的学费更是飙升到了628000元,而三四十万元的EMBA还依旧吸引了不少人纷至沓来。某国企高官刘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班的学习经历。

刘先生:我2005年开始读,2007年毕业,当时学费25万,课程有20多门,一个月上一次课,一次上4天。学校要求要参加拓展活动,其他的那些上课,由班级里的班委自己决定,同学们有点轮流做庄的感觉。我在云南我就把大家都请到云南去,在云南上课。班费大家交得都比较多,再有一个请大家过去搞活动,一般都是由当地同学出费。

去南极,我觉得对我的帮助不是太大,可能对有些人帮助比较大,因为读EMBA主要想达到三个目的。第一个是学知识,第二个是拿文凭,第三是交朋友,或者是在同学当中形成自己很有实力这么一个印象,从个人什么收益来讲,没有什么大的东西。

就在EMBA“热销”的同时,还是带给我们一些冷思考。目前,看待EMBA教学方式的观点主要分为两派,其中一派认为有需求也就有市场。

清华大学EMBA老师丁兆林:这种活动在中国办得是越来越多了,我觉得这个作用要从几个方面来讲,一个是从需求方与中国很多企业家来讲,一些过于理论化的东西对他们来讲意义并不大。另外一个是中国的企业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可能希望得到一种直观的东西,所以这种外出的安排可能更好一些。从校方组织安排来讲,他要从需求角度和学员的接受能力考虑,从这些角度出发,最后结果肯定还会出现一些创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并不这么认为。

周孝正:MBA、EMBA,包括各种活动,他们是豪华的,独出心裁的,将来他们还可能去月亮。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允许不提倡,反对不禁止,你凭什么禁止人家?人家也不违法,但是不该提倡。像那些着名的高等学府,他们当然是卖名字,真正的教学质量只是一般般。

他们的活动就是种作秀,你要说走出课堂,你们可以到底下去看一看,你们也可以到矿井底下看看那些工作的矿工,真正该去的地方多了。

不管怎么样,不可否认的是EMBA在传入中国以后确实变了味儿。

丁兆林:西方或者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EMBA还是相对来讲比较纯粹的,它的着重点在于教育和培训这一块,中国的EMBA可能更多的在做一些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外出,包括参观,到其他国家等等,凸显的是它一种社交功能,教育功能实际上在中国还没有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所以中国的EMBA跟海外的EMBA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今天的商学院比任何时候都注重实战,也比任何时候都强调资源,特别是学生间的人际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讲,EMBA打出社交牌、旅行牌、实战牌无可厚非,毕竟学费是学员自己掏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依然怀念古人一方书桌阅尽天下事的淡定,怀念把板凳坐穿的苦读精神,或许这才是EMBA的课程在大把花钱的时候让学员更应该学到的东西。

更多信息请访问:精品学习网商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