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商学管理 > 金融理财

莫开伟:对百万亿资管业务监管应有新思路

编辑:sx_zhanglz

2017-08-02

由于金融资管业务增长速度较快,加之实施以功能监管为主导的分业监管模式,留下了巨大监管套利空间,使金融资管业务乱象丛生,对百万亿资管业务监管应有新思路,情况如下:

近日,在“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央行金融稳定局陶副局长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详尽阐述了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实施强调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协调监管理念。

近几年,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整个泛资产管理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8.9%。据相关资料,截止2016年底,大资管行业总体规模达116万亿,剔除重复计算部分,总规模在70万亿左右,其中银行资管业务为29万亿,占比超过40%;券商资管资产规模达到18.7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近6.79%;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34.7万亿元。

由于金融资管业务增长速度较快,加之实施以功能监管为主导的分业监管模式,留下了巨大监管套利空间,使金融资管业务乱象丛生。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资管业务表面融资增长幅度与社会直接融资增长幅度形成明显反差,表明金融资管业务资金并没有真正发挥缓解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之功能。比如2012年,中国香港的直接融资比例是82%,美国是74%。当时中国大陆是41%。但经过了几年变化之后,中国大陆直接融资比例下降为32%。这表明尽管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迅猛扩张,但社会直接融资比例并得到显著提高,资管业务作用力发生偏向。

另一方面,滋生了各种乱象,将资管业务引向了发展歧途,严重损害了正常金融肌体和经济发展,酿造了巨大金融风险隐患。表现一是监管标准较乱。不同监管机构按机构行业制定不同的监管标准,导致不同行业的产品标准、监管规制、监管执法宽严相差悬殊。如对投资者划分、投资范围准入、净资本、杠杆水平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二是产品形态较乱,为规避投资范围限制、规避资本约束,出现了银行借助信托、证券、基金等通道业务,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的资管产品快速发展,结构复杂、不清晰,风险难以穿透。

三是管理运作较乱。无论是资金募集和管理,还是资产投向,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合规之处。比如用短期募集来的资金投向长期项目,在资产端,将一个项目拆成不同的产品卖给投资者。

四是表外业务扩张较乱。一些银行机构的表外资产快速扩张,把表内信贷项目挪至表外变成非标资产,把理财资金投入到非标资产中,资管产品实际上扮演了信贷替代的作用,成为影子银行。

五是风险承担较乱,主要是刚性兑付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好,不同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大都采取保本收益的做法,尽管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都在努力提高“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意识,但无法剪断社会民众对刚性兑付信赖的“脐带”,也导致了资金价格被扭曲,催生了道德风险。

六是市场秩序较乱,当前有许多没有持牌的非金融机构也在开展投资理财业务,没有被经过市场准入、也不接受持续监管,潜藏较大风险隐患。

尤其,从目前资管业务现实看,金融机构早已在资产管理领域形成混业经营,而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仍是按机构类型进行监管,难以适应混业经营趋势下的监管要求,更滋生了各类机构的资管产品标准不同而存在监管套利的空间。对此,央行于2016年底会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业务标准规制,但至今资管业务实施细则仍在酝酿之中,尚未面世,对资管业务到底如何监管,依然令金融业及全社会各界密切关注。

显然,央行金融稳定局陶副局长提出对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实施强调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协调监管的理念,无疑成了当下对资管业务实施监管的重要政策方向选择,也非常值得监管机构思考和借鉴。但具体实施监管,笔者认为应针对资管产业务规则差异、产品嵌套等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将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标准,切实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传递。

标签:金融理财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