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急需震惊世界的新产品

2012-09-13 17:34:27 字体放大:  

谷歌公司(Google)最近一次让世界眩晕是什么时候?

到今年夏天,谷歌(Google)就将迎来自己14岁的生日。谷歌的发展史上充满了令互联网产业震惊的时刻——谷歌的公司网站对其中大多数成就都有所提及。谷歌的创潮之流肇始于2000年,当时谷歌的搜索引擎成为全球的巨无霸。而“关键词广告”(AdWords)和“内容广告” (Adsense)虽然对消费者来说不那么直观,却同样是对业界影响深远的创新之作。数年来,谷歌推出、收购了其他众多富有特色的产品:谷歌新闻、谷歌地球、谷歌语音、谷歌图书、谷歌翻译以及Blogger和YouTube网站。正是它们为互联网的创新设定了至高标准。就算是像“书籍词频统计器” (Ngram Viewer)和“自动驾驶汽车”(self-driving cars)这些对增加广告收入没什么实际作用的特色产品,也会让人愿意花上大把时间去了解它们背后包含的大量信息。

谷歌于2010年年末发布的Ngram能让用户直观地看到各种关键概念的兴衰起落。但自从它问世,谷歌就再没有真正推出一款让世界惊叹、让世人热议的产品。过去一年多来,谷歌推出的产品都是模仿其他公司已发明的产品。Google+可能试图优化Facebook,但它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山寨水平。而上周发布的Google Play,则像是苹果公司(Apple)iTunes的复制版。

而大多数谷歌业已推出有一段时间的产品也是这种情况。Google Offers看起来像是团购网站Groupon和LivingSocial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但也仅此而已:它就是一个竞争者,在挑战市场地位稳固的领导品牌。谷歌曾试图收购Groupon,如果成功,就会使谷歌成为团购市场的领导者,但是遭到对方拒绝。于是现在,谷歌只不过是这个人头攒动的市场中的众多商家之一。

谷歌目前在其他领域推出的新产品也只是模仿其他公司。凭借谷歌钱包,谷歌运用近场通讯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在移动支付市场稍许占得先机。但只有少数人能用上谷歌钱包,而Intuit公司、苹果公司和Visa公司也正在开发能与之抗衡的应用。

当然,利用互联网已经成型的商业模式未必总是坏事。谷歌早年的成功来源于打造了一款更出色的搜索引擎。而谷歌文件则对微软公司(Microsoft)的办公软件Office构成了显著挑战,迫使后者利用生产力软件(productivity software)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但是像Google+、Offers以及最新推出的Play等产品则并没有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占据明显优势。看起来,它们更像是一家公司将手伸向多个新兴市场,期望取得最大的斩获。

谷歌有充分的理由选择这个发展方向。自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拉里•佩奇就已将公司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产品上,减少了留给员工琢磨新创意的时间。去年夏天,佩奇关闭了谷歌实验室。这个孵化器专为催生创意而设,但它常常更多地只是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而不是带来收入。谷歌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围绕 Google+的社交层(social layer),将其众多深受欢迎的特色产品整合到一个新网站上。

由于谷歌95%的营收还是来自于广告(其他收入来自订阅服务及像谷歌应用之类的产品),目前的工作重心合情合理。谷歌目前所做的,是将其由众多服务和特色产品构成的庞大帝国——搜索、视频、电子商务、移动应用及社交网络——整合成一个更完整的资产。据称,谷歌已经发现,就算用户并未活跃地使用其 Google+的个人档案,它们仍能增加广告的访问率。

但是,谷歌未来的成功不能只依靠这个新确立的工作重心。它还需要谷歌重新起用一些埃里克•施密特担任首席执行官时的创新豪言。施密特在去年的一次访谈中回顾了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曾经“花了大量时间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想法只是效仿别人就会受到嘲笑。”如果长期抛弃这一创新精神,谷歌注定伤不起。

或许佩奇对此也心知肚明。毕竟,一度是谷歌盟友,现在变成对手的苹果公司就是一个类似的先例。斯蒂夫•乔布斯被重新任命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后,他首先简化了公司的运营流程,然后才集中精力开发新产品。但不论佩奇采取什么战略,如果谷歌这个品牌不再等同于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的奇思妙想,这个战略就对谷歌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