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

编辑:sx_liss

2014-09-28

2006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1. A 2. C3. B 4. A5. A6. A7. D        8. B

9. B 10.A11.A12.B13.B 14.B15. A16. D

17. C 18. A 19. C20.B 21.C  22.A  23.D  24.C

25.D  26.D   27.C 28.A   29.A    30.A  31.A     32.A

33.E  34.C   35.D 36.E  37.B     38.E  39.A  40.D

41.B 42.D  43.A 44.B 45.B   46.B47.D48.D

49.C  50.C   51.A 52.B  53.C    54.D  55.D  56.C

57.B   58.A  59.C  60.D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

一、选词填空

1.A[解析]略

2.C[解析]略

3.D[解析]略

4.C[解析]略

5.C[解析]略

二、语句表达

6.C[解析]A项将"和医院"删去;B项"在雨水中"多余;D项"或是星期天"多余。

7.C[解析]C项应将"优秀的品质"改为"高大的形象"。

8.D[解析]A项介词使用错误,"对"应为"将";B项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体现"后面应跟"的理念"等; C项"升学竞争"不能用"越来越重"修饰。

9.D[解析]A项"提高"和"增长"重复,应删去一个;B项"趋势"不能用"越来越少"形容; C项成分多余,将"的主要原因"删除。

10. D[解析]A项将"累计"或"有"删去一个;B项属于句式杂糅,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混用;C项将"能否"删去。

11. A[解析]B项"把"字句错误;C项关联词错误,应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D项应是"我们虽然身处雪域边关,但是全国人民一直关心着我们,一直没能忘记我们"。

12.C[解析]歧义:(1)刚认识的张小明;(2)刚认识的张小明的弟弟。

13. D[解析]歧义:(1)小王的爸爸和小李的爸爸;(2)小李的爸爸和小王。

14. B[解析]歧义:(1)妈妈借给张阿姨五百元钱;(2)张阿姨借给妈妈五百元钱。

15. D[解析]歧义:(1)背着、驮着;(2)背地里、偷偷的。

三、阅读理解

16. D[解析]A项,从第2段"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Globus Toollkit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机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机标准,也就是网格协议"一句中体现出来。B项从第1段"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连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的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机能力"一句中可体现出来。C项从第2段中间"这种协议(网格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这句推断出来。D项第4段"网格计算机技术的最直接应用之一是网格计算机的研制和开发……事实上,所有这些计算机都采用了Globus Toolkit,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可见"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的说法不妥,另外,第1段最后一句也说明"网格协议"与计算能力有关。

17. B[解析]第二段开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伊思·福斯特说:"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计算机资源的实际位置已不再重要。"这也是本段的中心句。从中可知选项B为正确答案。

18. A[解析]本文前半部分说明"网格计算技术"这一词语的概念及特点,如第1段中间"到了今天,新的协议又出现了,它就是'网格协议'。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后半部分侧重写"网格计算技术"的应用。如第4段第1句话"网格计算技术的最直接应用之一是网格计算机的研制与开发",由此可见选项A为最佳答案。

19. B[解析]选B的理由是:第1段讲了三个"协议",20世纪80年代,"网际互联协议",使人们可以连接任意两台计算机,这样因特网这个巨大网格在全球蔓延开来。20世纪90年代,"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链接任意两个文件,万维网迅速形成,到了今天,新协议"网格协议"出现,比以往两个"协议"更有优越性。还可联系第三段中间"要在今天的因特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因为登录步骤的繁琐和软件的不兼容随时可以使你陷入困境,而如果采用网格计算,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易如反掌"。A项不是"电网",而是"类似于电网"的"网格计算"。C项"一定能够成功处理"不妥。D项"还不能应用于"的说法过于绝对。

20. A[解析]本题四种选项都来自原文,B项说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只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法,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解释。可以排除。C项与原文的意思不符,因为风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只是有一部分"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形成了沙尘暴,同时它并没有解释到沙尘暴的含义,因而也可以排除。D项虽然说出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但不是对沙尘暴的解释,因而也不是正确选项。A项说沙尘暴是"天气现象",这种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是"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了"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这些都是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应该选A。

21. B[解析]本题提供的四个选项,都与全球生态平衡有关,可以说都有一定的干扰度。要准确地选出,就要仔细比照原文。A项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句子,符合文中的原意,是正确的,可以排除。B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因为沙尘暴并不是沙尘逐渐积聚形成的,更没有起到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C项除"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对原文略有改动外,其余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句子,符合原文的意思。也可以排除。D项只是对原文作了一些简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也可以排除。

22. A[解析]要答好这道题,首先就要弄清楚原文中哪些因素导致了沙尘暴灾害的加剧。文中多次提到"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等等,这些信息,足以提示考生:"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肯定与人有关,与人的活动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显然应该是纯自然状态下造成的内容。B、C、D三项都与人的活动有关,应该说都是正确的,都可以排除。只有A项只是地质史上的一种现象,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后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所以应该选A。

23. C[解析]A项推断的依据是原文中"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但这段原文只是说"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并不能从中推断出"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这一结论。B项推断的依据是原文中的"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从这两句话也不能推断出"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的结论。D项推断的依据是哥德说的"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但不能由此推出"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的结论。按照D项的说法,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显然是不正确的。C项是基于全文立论的,符合作者的本意,因此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24. C[解析]该段文字主要是讲全球气温出现随月相变化略升高的现象。"情况"在该段文字中是指这种现象在中纬度地区的情况,故只有C项符合。

25. D[解析]内在属性即本质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由此判断,只有D项不符合,它只是一种现象。

26. D[解析]由原文"如在细胞中含量过多"可得,活性氧一般生存于细胞之中,故D项中的"活性氧中细胞含量过多"错误,应该是"细胞中的活性氧含量过多"。

27. C[解析]"这"是指代前面所说,而该段文字的前面主要是讲美军与英国军民产生的一些摩擦,由此而产生英美关系有些紧张。故"这"就是指"英美之间关系有些紧张"。

28. B[解析]由该段文意可得,胞外超氧化歧化酶可用于心脏搭桥手术,但不能起到保存心脏的作用;其在治疗由大量含氧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疾病上有潜在用途,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用途;"新的转基因羊可以通过奶水分泌而提供这一蛋白质",但并不代表人们现在可以大量提取它。

29. D[解析]由原文"由于彗星结构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更容易产生类生命物质"可得,类生命物质是吸附在彗星上的氨基酸等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的。

 

30. C[解析]由该段文意可得,当彗星坠入海洋后,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故彗星表面的类生命物质所形成的有序状态并不是以氨基酸为核心,核心物质在文中并没有提及。

标签:行测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