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申论范文

2014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完善官员问责制度

编辑:sx_bij

2014-04-17

给定资料

资料1

2011年6月9曰至24日,5场特大暴雨相继降临武汉,主要城区平均降雨量达到417. 7毫米,有关 部门缺乏有效的应对,导致主要城区渍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市民出行。由于市水务部门有关领导和人员 防强降雨渍水思想松弛,应对准备工作不足。

7月20日,武汉市纪委、组织部对渍水事件相关人员发出追究责任的通报。武汉市水务局分管全 市明渠、排水管理工作的副局长王洪胜,受到免职行政记大过处分;市水务局排水设施监督管理处处长 熊伟才受到行政撤职处分;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处长项久华受到行政降级处分。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 长姜铁兵,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上述4人,对这次严重渍水事件或负有直接责任,或负有领导责任。

与此同时,武汉市还对5月22日处置一起交通拥堵事故不力的失职人员、矫口区长丰街5月19日 违建房垮塌事故中失职的工作人员,一并进行了追责处理。

据介绍,武汉市此次对“渍水事件”予以严肃追责,是对政府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精神懈怠、能力不 足的警示。

资料2

在舆论近曰质疑多名被问责官员复出之际,中共总书记******前天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按照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健全 中共党内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近日也在一次讲话中承认,目前中共的干部管理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 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的管理和监督。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政治局要求各级党委依照前天通过的问责暂行规定严肃问责,充分发挥问责在 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但官方媒体没有披露这个暂行规定的具体内容。

资料3

山东滨州市工商局原局长邵立勇因在去年地震哀悼期间组织手下公款旅游,被免职并处以党内严 重警告处分。当时中纪委、监察部指邵立勇“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极其恶 劣”。但邵立勇被问责后不仅毫发无损,还被调到名气更大的山东威海市工商局当局长。

被高调问责后悄然复出、甚至异地升官的官员不止邵立勇一人。去年因三鹿毒奶粉事件被中纪委 记大过的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鲍俊凯不久前被任命为安徽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 长,官阶由副局级升为正局级;因三鹿事件而被记过的河北省农业厅原厅长刘大群也在今年1月份出任 河北邢台市市长;因对贵州瓮安“6 . 28”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当而被撤职的原瓮安县委书记王勤也悄然复 出,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财政局副局长;因“黑砖窑事件”被撤职的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 俊,已复出并担任该县县长助理。

这些有“问”无责的例子被媒体披露后,?I发舆论对中共干部选拔制度的强烈质疑。有学者指这些 问责实际上已变成官方平息民愤、取悦舆论的表演。由于官方的干部选任一向属于当权者的小圈子游 戏,公众对此缺乏知情权,更谈不上参与,只能在事后声讨一些明显不合理的任命,因此,公众对谁来当 自己的“公仆”基本没有什么发言权。

资料4

新华社下属的《半月谈》杂志引述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的观点说,由于信息 不完全公开,被问责官员复出的原因、理由和程序,公众均一无所知。“轰隆隆”被问责。“静悄悄”重新 上岗,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导致群众大惑不解。毛寿龙认为,公众对问责制存在质疑的主要 原因是官方的标准和公众的标准之间存在错位,官方所做的远远没有达到老百姓的期望。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负杰认为,目前官方的问责主体缺位,按照宪法规定,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同级最高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要对人大负责,人大 代表有宪政权威上的质询权。但遗憾的是,目前人大的监督权力还有待加强。官员问责主要还是局限 于行政部门内部的上下级之间。负杰说,在这个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任何部门都无法忽视舆论监督的 力量,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注重自己在群众中的公共形象,生怕被媒体和舆论抓住把柄。这就导致问责 制的实施更多地取决于媒体与社会的关注程度,而不是事件本身的大小。哪个事件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有关部门就会启动问责制,对负有责任的官员进行处理,给舆论和社会一个交代。哪个事件没有引起舆 论的关注,即使犯了很大的错误,相关责任人大多也不会受到行政问责。

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行政问责法,规范问责主体及权力,规范问责客体及职责,规定问责事 由,厘定问责标准,规定问责程序,主要包括责任的认定程序、问责的启动程序、问责的回应程序等,做到 问责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标签:申论范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